Discuz!NT|BBS|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ThinkPad--世界的品牌(一) [复制链接]

1#

ThinkPad--世界的品牌

序言




对于一个有机会参与ThinkPad团队并为这个品牌的成功而工作的人来说,能为一本谈论ThinkPad的书作序是令人兴奋的。自从十年以前ThinkPad诞生直到今天,我每一天的工作都与这个我所钟爱的品牌息息相关,我的许多同事也是如此。

如果人们能够赋予一种产品以思考的力量,那么它必定拥有超越于技术之上的价值。在发展ThinkPad的每一阶段,ThinkPad团队的每一个人都在努力思考,如何让这个品牌具备这种独特的精神内涵。无数人的努力加上顾客们的热情支持,最终使ThinkPad拥有了这种殊荣。

正如您将在这本书中看到的,ThinkPad的成功是由多方面的因素促成的,但我确信您能够为这些因素找到共同的出发点。我个人认为这个共同点就是"THINK",这是托马斯沃森留给IBM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思考是ThinkPad成功的源头,ThinkPad是所有人的财富,这就是我在这个简短的序言中想要表达的观点。

---内藤在正,IBM Fellow



何忠强,IBM个人系统事业部大中华区总经理 在信息技术产业界,技术换代和产品更新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能够坚持十年的品牌寥若晨星,而在十年中始终站在行业前沿、领导技术进步的品牌,则堪称奇迹。IBM的笔记本电脑品牌ThinkPad就是这样一个奇迹。

ThinkPad的计划、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工作是由居住在不同国家的人们共同完成的,它在世界各地赢得了无数的支持。获得这种成功的关键是本书想要告诉我们的核心话题:塑造一个有持久生命力的品牌,最根本的秘诀在于始终坚持对顾客价值的密切关注。

追求卓越和为顾客提供最佳服务同属于IBM的核心信条,也是IBM在漫长的岁月里能够拥有一大批忠诚客户的根本原因。ThinkPad把卓越的技术与顾客价值进行了完美的结合,正是这种与IBM基本信仰一脉相承的做法,才保证了ThinkPad的长盛不衰。

在未来的岁月里,技术的进步还会越来越快,但这并不会使我们塑造ThinkPad品牌的目的有所改变,这就是:保持近距离关注我们的顾客的利益,并努力满足他们的需求。

---何忠强,IBM个人系统事业部大中华区总经理
分享 转发
出来混
迟早要还的~
TOP
2#
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让IBM PCC(个人电脑公司)的员工长时间加班是件困难的事。自1988年IBM PCC从佛罗里达州的博卡拉顿搬到北卡罗莱纳州的雷利以后,曾是PCC开发中心的博卡31号楼几乎都空了,公司每年都在裁减职工数量,剩下的职员们总担心下一个被解雇的人就是自己。

在当时的大环境下,缩小规模是生存的一种方式,不仅IBM如此,当时整个行业都是这样。原来用于点缀办公室的私人物品越来越少,谁都不敢肯定下一次裁员会在什么时候发生。在办公室加班到深夜的人也越来越少了,因为那时候已经很少有人能够集中精力投入工作。在IBM面临困境的时候,几乎没有人觉得自己能够有所作为。

但是有一个人例外,那就是丹尼维恩莱特(Denny Weignright),他总是整个办公区最晚离开的人。维恩莱特在IBM公司干了30年了,这一点从他的穿着就可看出来。他一直穿一件白衬衫系一条领带,即使公司允许穿随便一点的衣服以后也一直如此。他的行为也一直以IBM的三个基本信条为基础,强调为顾客服务。如果有什么事不符合这些信条或对IBM不利,维恩莱特肯定不会参与。

IBM将很快推出一种基于笔输入的便携式电脑,给产品取名是他今天晚上工作到很晚的原因。开发小组希望取一个能够反映个性的名字,维恩莱特想在遵循IBM公司产品命名原则的同时提出一个能够反映新产品能力的名字。

维恩莱特数周以来第一次露出了发生内心的微笑,他知道他找到答案了。"我想这个答案在我口袋里已经放了30年了,"他从衬衫口袋里拿出一个黑色的小便笺簿,这是IBM销售人员和服务人员带在身上的一种小记事本,封面上凸印着一个金色的单词"THINK"。

"我想我们有一些会让开发小组和公司命名小组感到兴奋的想法。我无法说出我们是怎么想到这个名字的,但我敢肯定这就是我们想要的,这种新型书写板式电脑应该被称为ThinkPad,一种用起来舒服、同时又让你进行认真思考的电脑记事本。这个名字很亲切,又具有说明性,并且它和IBM的优良传统有联系。"

我们无法知道这个名字将会在IBM内部以及给整个电脑行业带来多么深远影响。ThinkPad这个名字抓住了笔输入计算机的精髓,它脱离了IBM以往对个人电脑的命名方式。它的诞生也是便携计算历史上最知名的品牌的起点。
出来混
迟早要还的~
TOP
3#
在佛罗里达州博卡拉顿(Boca Raton)I-95大和路(Yamato Road)的出口,坐落着一组宏伟的建筑。在世人眼中,它始终被一种近乎神话的气氛所笼罩--这就是IBM个人电脑PC的诞生地。

从1976年将一个小型电脑和一个影碟结合为一个家用/教育/商用产品开始,许多技术创新为家用电脑的早期开发产生了影响。1979年,以比尔仿抟粒 ill Lowe)为主管的一个13人特别小组最终拿出了IBM个人电脑的涉及方案。

1981年8月12日,IBM宣布推出其第一台个人电脑(IBM PC),它的问世启动了个人电脑市场。新闻记者这样写道:"IBM公司今天推出其最小、价格最低廉的计算机系统--IBM个人计算机,这种易于操作的系统是为商业、学校和家庭而设计的,售价仅为1,565美元。这种系统采用了许多先进技术,而且可以任选软件,能够运行数百种大众应用程序。"

有趣的是,IBM个人电脑是由许多通用部件组成的,其中包括微软公司开发的MS DOS操作系统。在第一种机型(5150)的大部分部件中,只有极少一部分属于IBM的技术专利,这主要包括用于启动计算机、检查系统状态并装入操作系统的引导程序,和一个对硬件进行控制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
出来混
迟早要还的~
TOP
4#
要了解IBM如何创造出个人电脑业中最受尊敬的品牌--ThinkPad,就必须了解与个人电脑相关的便携计算机是如何产生的。

计算机行业不会容忍IBM独据个人电脑市场,别的公司也不认为只有IBM才是唯一一家在个人计算领域具有革新构想的公司。1982年一个炎热的下午,?*菀瞧鞴荆═I)的三个年轻工程师罗德房岫鳎 od Canion)、比尔纺露校 ill Murto)和詹姆斯饭锼梗 ames Harris)聚集在FM-1960大街的馅饼屋饭店,他们梦想创办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他们知道IBM公司1981年推出IBM个人电脑,结果开创了一个新兴的个人电脑行业;他们也知道,即使拥有像IBM公司那么多的财源,也不能与IBM面对面进行竞争,他们应该避开IBM所走的路线,在新的方向先行一步。

三个人讨论了IBM PC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如何利用它的不足。他们觉得IBM PC太笨重,于是开始谈论制造一种体积只有IBM PC一半大小、机体与显示器连为一体、并带有提手的个人电脑。基于这种新的构想,IBM日后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康柏(Compaq)诞生了。

康柏的创始者们抓住了竞争对手的弱点,充分调动自身的技术力量,从?*菀瞧骱虸BM挖来大量人才,逐步形成了独特的企业风格,迅速进入到飞速成长的个人电脑市场中,创造出既代表本公司又代表自身产品系列的统一品牌。

在1982年的计算机分销商秋季展览会上,康柏推出了它的第一台便携式电脑,这是一个将所有文字和图形以及9英寸显示器都集中在一个机箱中的系统。用今天的标准衡量,它是一个重达33磅的沉重负担,但回到1982年,它确实是一件了不起的产品。正是因为它,康柏在1983年这第一个赛季中,销售额高达1亿零3百万美元,成为电脑行业中最成功的新锐公司。接着,康柏不断地推陈出新,继便携式电脑(Compaq Portable)的成功之后,Compaq Plus又隆重登场了。

康柏并不是IBM在20世纪80年代便携式电脑市场上唯一的竞争对手,IBM还面临着其他公司强有力的竞争,如苹果、齐尼斯(Zenith)和NEC。

奇怪的是,对于竞争对手的行动,IBM最初的反应很迟钝,在新产品不断出现并开始快速抢占便携式电脑市场的时候,IBM正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台式电脑上。尽管IBM也在努力防止兼容机市场夺去它的主导地位,但它并没有积极地开辟便携式电脑这样的新市场。然而,一场实质性的变革却在IBM的疏忽中酝酿着。
出来混
迟早要还的~
TOP
5#
从1981年到1984年,PC行业年收入从大约4千3百万美元增长到40亿美元以上。市场的增长加剧了行业竞争,同时也引起了博卡拉顿小组的大规模人事变动。

从开始来看,IBM在个人电脑上是相当成功的,不仅产品销量上有增长,部门人员规模也在不合常态地扩张,开始的"13人小组"到产品推出时变成了135人,到1983年1月又达到了3300人。到1984年1月,个人电脑部门在博卡拉顿的人员总数达到近7000人,另外在世界各地还有近万名雇员。IBM因此成立了一个新部门--项目系统部(ESD)。

埃斯特里奇(Don Estridge)一直主管着PC业务,他领导期间的产品开发工作包括IBM PC XT、PCjr和PC AT,每种产品都有各自的成功和不足,每种产品也都有着不同的故事和角色。产品经理们有时忘了他们隶属于同一个部门,为了资源和资金争得不可开交,结果制定投资策略时总是倒向能够增加市场份额的产品,而不是针对能带动行业发展的新兴技术。

尽管存在着众多内部矛盾,IBM仍努力把个人电脑部门创建成一个实力雄厚的、技术熟练的机构。然而,康柏公司已经开始从埃斯特里奇的队伍中挖走一些关键人物,这个后起之秀开始对IBM个人电脑事业的未来产生影响。到了1984年,IBM PC部门终于认识到康柏是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这才下决心在康柏的地盘--便携式电脑领域--有所作为。
出来混
迟早要还的~
TOP
6#
1984年2月16日,IBM正式宣布推出自己的第一台便携式机器,这可以看作是IBM正式进入便携式电脑市场的时间。但是这款姗姗来迟的30多磅重的手提式电脑不仅在重量上毫无竞争优势,而且价格昂贵。这次尝试以惨败告终,并导致了IBM个人电脑部门1983年到1986年间的混乱。

1983年8月,项目系统部接到的生产任务不仅有PC,而且还包括System/23 Datamaster、DisplayWrite、5520管理系统、5280数据分配系统和所有与这些产品相关的软件。组织机构混乱、产品发布延迟、质量问题,种种情况使得公司管理委员会对个人电脑业务的支持越来越少。但是,项目系统部作为一个独立部门,仍拥有1万名职员,向世界各地的用户销售个人电脑,PC为IBM创造的年收入超过10亿美元。

随后埃斯特里奇在一次飞机事故中丧生,项目系统部陷入了人事混乱。1985年9月19日,部门进行了一次改组,明确划分了博卡拉顿和奥斯汀两个小组的任务。重组后个人电脑部首先推出的产品之一是便携式电脑。

1986年4月,奥斯汀小组宣布推出IBM 5140 PC Convertible,这是IBM的第一部膝上型电脑,重12磅,带有一个嵌入式提手,携带极为轻便。该系统外接一个监视器并连接一个扩展箱后,可以用作一个台式电脑,因此它取代了PC Portable在家用电脑中的地位。尽管Convertible技术领先,但它的3.5英寸驱动器不能与行业标准的5.25英寸驱动器兼容,市场更青睐竞争对手的产品,如康柏的Lte和苹果电脑公司的PowerBook。

项目系统部的挑战不仅包括内部的争斗和主要对手康柏公司,而且还有如何战胜一大批生产兼容机的公司。戴尔电脑公司就是其中最为出色的一家,它采取用户直接订货的方式,完全跳过经销商环节,把机器直接送到用户手中,因而能以非常低的价格向用户提供完全按照其要求配置的产品。戴尔的出现使IBM处境更加艰难。

IBM被迫将注意力集中在与兼容机在台式电脑行业中的竞争上。IBM针对这种现象专门采取了一项措施--通过不开放标准的微通道技术(Micro Channel)对个人电脑重新设计。采用微通道的机器只能使用得到IBM授权或本公司内部制造的扩展卡,这样其他公司就不可能生产与IBM个人电脑真正兼容的系统。

1987年4月,IBM推出了采用微通道的Personal System/2家族系列个人电脑,然而微通道已经错过了引入市场的最佳时机,用户认为兼容机相当不错,根本不需要转向这种新电脑。IBM本想提高限制条件,结果这种新技术却使IBM的个人电脑无法与整个行业兼容。

研究一下从1983年11月到1987年4月微通道推出时的竞争环境,就不难理解为什么IBM迟迟不进入便携市场,而在一个只占总业务10%的新产品上浪费时间和金钱,其根本原因在于IBM生产大型系统的传统。他们竭尽全力保证台式电脑业务的畅通,结果导致没有余力角逐便携式电脑市场。

IBM在新出现的市场上投入资源十分有限,IBM的高层对结果并不满意,一场大变革势在必行。
出来混
迟早要还的~
TOP
7#
康柏并不是IBM在便携式电脑市场唯一的竞争对手,苹果、齐尼斯和NEC等公司都看好这一新兴市场,并投入了很大力量。

齐尼斯是最早生产IBM PC兼容机的公司之一。因为BIOS是IBM的专利,齐尼斯采取与康柏公司类似的策略,由自己的工程师编写BIOS程序。另外他们还放弃了一些标准的行业部件,开发了许多用户定制的芯片,这在当时是一种不同寻常的做法。

齐尼斯在1985年最早推出了不需要插接交流电源就可运转的便携式电脑,并赢得了许多政府部门的首期订单,这使齐尼斯公司成为便携式电脑市场中最早的竞争者之一。

NEC则拥有齐尼斯不曾拥有的许多内部资源:自己的处理器,自己的软盘驱动器,向小型化方向发展,开展纵向联合经营等等。NEC早期的超便携式电脑UltraLite最为出名。

NEC UltraLite使用一个10MB硬盘,它运行MS-DOS系统,并将Lotus 1-2-3嵌入到系统中。整部机器重4磅,带有内置调解调器和一组电池,使用NEC V30 8086兼容处理器。UltraLite走在了时代前面并风靡一时。

但由于当时从新产品推出开始就需要进行广泛的宣传推销,而大批生产却要等到几个月以后,这时人们的热情已经过去了,最终产品的销量就比预期的要少得多。后来NEC又推出了新产品,但它放弃了UltraLite品牌,而将所有便携式电脑的品牌改为Versa。生产的滞后和品牌的更迭导致了NEC逐渐丧失了在便携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出来混
迟早要还的~
TOP
8#
到20世纪80年代末,其他公司的竞争使IBM在个人电脑的市场份额受到了严重挑战,采用微通道的IBM新产品以惨败告终,IBM却未能推出一种能够满足顾客需要的便携式电脑。几年来,IBM在便携式电脑的设计和生产工作进展很糟,总是跟不上市场发展的节奏。但一个有远见的人预见到了IBM公司将来在这一市场的成功,这个人就是吉姆卡纳维诺(Jim Cannavino)。

卡纳维诺1963年1月他加入IBM,1988年底来到项目系统部,开始负责管理个人电脑部门。尽管当时个人电脑部门业务开展困难,危机重重,但他看到了移动计算的将来--便携式电脑将取代以往台式电脑的王者地位。他意识到,IBM有成为这一新兴领域的领导者的技术资源,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大量的变革。

卡纳维诺建议减少IBM在分销渠道上的花费,因为戴尔的直销将占去零售市场以至于整个个人电脑市场的很大比例。卡纳维诺还强调鉴于市场迅速转向兼容机,公司应减少在工程设计方面的开发性投资。

但是,在处理与Intel以及微软的关系上,IBM并没有接受卡纳维诺的建议。IBM本有机会增加自己在Intel公司持有的股份,但IBM却卖掉了所持有的20%的股权,因此失去了提高IBM在Intel公司及个人电脑市场中地位的机会。在和微软的合作中,IBM把精力倾注于OS/2操作系统,但这时微软正在生产一种比OS/2更适应市场的产品Windows。卡纳维诺预言,将来Windows肯定会独霸市场,因此极力设法促成IBM与微软共同开发Windows,甚至把购买微软40%股份的建议书递交给董事会,然而高层对此无动于衷。

世界渴望有一种能够替代台式电脑的膝上型电脑,卡纳维诺感觉便携式电脑有机会为PC公司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便携式电脑有很好的市场空间,它着眼于那些为公务四处奔波的人以及操作环境受空间限制的人。"我知道它最终将成为人们唯一的个人电脑,将来只用便携式电脑就能完全取代台式机,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1989年,在卡纳维诺提案的基础上,个人电脑公司制定了一个角逐便携市场的计划。

此时主要竞争者们正在享受胜利的成果,他们在这一市场的年销售额增长达数十亿美元,而IBM还是一个局外人。卡纳维诺要求成立一个专门的小组,在一年内开发一种能够使IBM在便携机市场中站住脚的产品。这个开发小组总部仍设在博卡拉顿,是一个独立的部门,有自己的软硬件工程师、计划人员和市场销售支持人员。

对IBM来说,这项工作开始了开发新产品的一条新路子。开发人员不断地回过头与用户进行对照检查,询问用户对新产品的反应,并确定他们喜欢什么样的外形,需要什么样的键盘、显示器、电源和功能。这是个人电脑开发人员第一次直接跟踪用户的需求,作为一个独立的科研业务部门,这个小组在资源有限时展开了所能做的一切工作。

IBM的便携式电脑Personal Systems/2 P70于1989年5月宣布推出,取得巨大的成功,并受到了包括《PC杂志》、《《PC World》》在内的多家杂志和媒体的交口称赞。P70使IBM个人电脑部门在连续亏损达14亿美元之后,在1989年一年之间一下子变成盈利12亿美元。卡纳维诺大红大紫,开发小组也进行了扩编,还被批准开发下一代产品,后来Personal Systems/2 P75 486于1990年11月推出。
出来混
迟早要还的~
TOP
9#
康柏执着地追求着成为便携式电脑领域的领导者,1987年它推出了重量不足20磅的Portable II, 1988年又推出了重量仅14磅、形态优雅、被称为"饭盒"的Portable III。IBM以实力强劲的"可爱的手提电脑"P70作为回应。正当IBM认为自己拥有了具有竞争力的便携式电脑的时候,康柏却重新定义了"便携式电脑"的概念。

1989年10月,康柏公司推出了第一部笔记本电脑Lte。作为第一种笔记本形状的电脑,这种产品大大突破了10磅的重量界限,仅重6磅。它具有286处理器、一个40MB硬盘、4MB内存和一个8.5英寸单色显示器,还包含一个硬盘和一个软驱。

康柏又一次完成了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媒体轰动了,顾客们也兴奋了。人们不再想要手提式电脑了,从现在开始,他们需要的是笔记本,笔记本。康柏Lte的需求量巨大,顾客们也询问IBM销售代表,IBM什么时候能够生产象康柏公司那样的笔记本式个人电脑。
出来混
迟早要还的~
TOP
10#
IBM得将重点放在所需要的产品领域,吉姆卡纳维诺接受了这项任务。开发小组决定开发一种比笔记本稍微大一点的膝上型电脑,这主要是因为IBM公司有一种制造大键盘的心理。1991年3月26日,IBM推出了它的膝上型电脑PS/2 L40SX,它采用标准键盘,而且是第一部使用液晶显示器(LCD)的系统,LCD比传统的发光二极管(LED)耗电更低。和康柏的Lte相比,L40SX不能算作市场竞争中真正的成功,但是经过努力,它的销售量达到了10万台。

L40SX检验了实验室的许多领先技术,它们最终被应用于ThinkPad。L40电源管理的一些专利技术现在仍在ThinkPad中使用。其他实验性技术还包括TrackPoint光标控制、10.4英寸的彩色TFT显示器。值得一提的是,IBM还生产了一部全黑色的L40SX。 L40SX另一个重要的成功是它缩短了开发周期,只用了11个半月,而按照往常会是三年。较短的开发周期成为个人电脑公司重返市场并成为主要竞争者的必要条件。

在L40SX之后, 1992年3月,IBM宣布推出了几款新产品N51SX、N51SLC和CL57SX。尽管采用了革新的颜色,但市场并没有作出对这些产品有利的反应,一些刻薄的观察家甚至认为IBM的便携式电脑计划不过是一场惨败。

可以看到,是客户的压力敦促IBM开发出了一种较好的笔记本电脑。毕竟,康柏能做到,为什么拥有丰富资源的IBM做不到?开发小组试图避开市场竞争的决定,注定要对便携式电脑市场产生更大影响,这甚至超过了康柏Lte的影响力。IBM对L40SX及其改进型黑色笔记本电脑进行了审查,找到文字材料证明产品的哪些方面具有竞争力,哪些不具有竞争力,并仔细规划了便携式电脑技术的发展方向。

整个开发工作都是在IBM高级行政主管人员的仔细监督下进行的,IBM内部这种逐步积聚的能量与康柏那种"我们是世界之巅"的态度截然相反。康柏不担心IBM会影响到他们在便携式电脑领域的领导地位,这种心态实际上成为康柏的一个重大失误。
出来混
迟早要还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