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有本用

首页 » 休闲 » 水淹虫窝 » 车迷交流 » 汽车知识!!!
yalonghao - 2003/9/16 12:30:00
什么是3C认证!!!
3C认证就是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它是世界各国政府为保护广大消费者人身和动植物生命安全、保护环境、保护国家安全,依照法律法规实施的一种产品合格评定制度。为履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1年12月3日对外发布了强制性产品制度,对获得认证的产品统一发放“中国强制认证”标志。它的英文名称为“ChinaCompulsoryCertification”,简称为“3C”标志。认监委于2002年5月1日起开始受理第一批列入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的19类132种产品的认证申请。2003年5月1日,认监委将对这些产品的认证开始实施执法监督,凡列入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内的产品,没有获得指定认证机构的认证证书,没有按规定加施认证标志,一律不得进口、不得出厂销售和在经营服务场所使用。今年4月底,认监委将实施时间推延到8月1日实施。国产车有27家整车企业通过“3C”认证。
yalonghao - 2003/9/16 12:32:00
近日,汽车论坛里出现了一篇关于“加油秘技”的文章。作者在文章中称:“汽油热胀冷缩,早上或晚上加油,一箱油可以多跑个几十公里;如果按照钱数加油,经过四舍五入消费者会吃亏;跑长途要加新鲜的油;加满油会加重引擎的负荷;汽油放久了会变质;加油站卸油会使槽底多年的沉积涌起。”

  记者随即采访了首汽三厂、和平里加油站。得到的却是完全不同的答案。

  1.汽油和水一样,会热胀冷缩。如果是固、液态或者液、气态间的转变,相同质量的体积变化可能会大。例如,相同质量的冰水,体积变化可达到10%。但是汽油在油罐里是处于液态,同质量的体积变化不是很明显。因此,“在早晚加油可以多跑几十公里”的说法是不太现实的。

  2.质量监督局对加油机器的合格认证标准是2.9‰。也就是说,如果加油量在±2.9‰内变化,不能说是质量问题。据加油站的工作人员介绍,一般人按升数加油,但不喜欢加油的金额出现零头。如果油费出现零头时,多数人会选择再加点油,把零钱凑整;但如果消费者不凑整,加油站也决不会拒绝找赎。

  3.何谓“新鲜”的油?只要密封好,放在汽油密封罐里的油同样是“新鲜”的。如果加到油箱里,好多天不用,汽油会挥发变少。

  4.加满油的负重绝对没有再坐一个人的负重大。

  5.天气炎热的时候,汽油会在油箱里挥发,并通过蒸汽阀挥散到外界,对环境不利。当油箱内油的密度和浓度达到一定数值,压力保持恒定时,汽油就很难挥发了,油质变化非常小,除非是若干年不用。

  6.首汽三厂加油站的油罐里装有两个大滤芯,注油不会使槽底多年的沉积涌起。
yalonghao - 2003/9/16 12:33:00
未来汽车四大流行元素
在2003上海国际车展上,丰田公司推出的以氢氧为动力的FINE—S引得无数参观者驻足观望,通用汽车的“自主魔力”也出尽风头。尽管世界知名汽车制造商纷纷将最尖端的科学技术配备到汽车上,但我们还是难以准确地说出未来的轿车究竞流行什么。不过从不断推出的概念车中,制造商和设计师们还是破译出了未来汽车的四大流行元素。
   技术元素:轻松驾驶
    在德国,负责车辆安全性能研究的科学家们将全球定位和安全气囊联系在一起,发明出一种多功能气囊:在弹出的瞬间,气囊上的通讯装置会把该车的准确位置以最快的速度通知最近的警察署和医院,这种看上去像电影情节的技术现在已经成为现实。
    未来的汽车最突出的概念是:最简单的操作就是最好的。语音驾驶、自动驾驶、车况报告等许多功能将得到延伸,信息化新概念将进一步融入汽车的功能中。最近,日本汽车公司又推出一款概念车IDEO,它可以实现人车的双向交流。据该车的设计者说,未来的汽车车内装置会简洁到只靠一个复合鼠标和一根游戏棒就能完成系统操作。宝马新7系推出的I—DRIVE也印证了这一点,计算机控制的座舱犹如飞行员的驾驶舱,驾驶员操作起来犹如点击鼠标一样轻松自如。
    环保元素:告别尾烟
    尾气带来的环境污染越来越困扰诸多厂商,尽管他们还没有找到一种根本的办法来整治这个“吞油吐烟”的家伙,但“绿色汽车”的研制已经早早地列入了他们的日程表。
    美国通用汽车及其德国的子公司欧宝公司去年推出了“氢动一号”燃料电池汽车,戴姆勒—克莱斯勒则推出了以奔驰A系列为基础的燃料电池车——新能源5号。丰田汽车在上海车展上推出的FINE—S更是预示着这样一个事实:以氢能源为动力,不污染环境的绿色轿车已经开始“驶”人人们的视野,另外,石油资源不足的问题,也使各汽车厂商不得不去追赶“绿色汽车”的潮流。
  动感元素:仿生设计
    20世纪90年代初的汽车大多具有四四方方、棱角分明的风格,而今,风速型等设计理念不断融入新款车型中,原来的硬朗线条逐渐演变为柔和圆润,厚重饱满的流线形。
    “动”的设计理念越来越被看重,一些厂家甚至在一些细节上做起“动”的文章。如尾灯设计、尾部高度、轮胎高度等,都被赋予“动”的神态,还有一些厂家正将仿生学的理念渗透到新车设计中,豹子、飞鸟等形象将“动”元素刻画得更加酣畅。克莱斯勒叮浪漫者、日产无限G35跑车因其流线形的外观设计,给人这样一种印象:车子停着的时候,也让人感觉是在运动。
    个性元素:突出自我
    “个性化”讲求的是“我特故我在”。为了追求特殊性,人们纷纷追求起开篷车、甲壳虫等一些另类车型。2002年的日内瓦国际汽车展览会也因为展示了大量充满理想色彩和实验个性的概念车和敞篷跑车,而受到各界的普遍欢迎。各汽车厂商也嗅出“个性化”的味道,纷纷给自己的车加入了“自我”的元素。
    奔驰、美洲虎、日产和宝马公司也纷纷推出自己的个性理念。个性化的流行不仅体现在车型上,还将蔓延到内部设计、功能服务等方面。今后,在街道上跑的,也许不再是那些品牌特征非常明显的轿车,就如一位不断变换时装的丽人,庄重大方是一种美,不受羁绊、张扬个性更是一种美。
yalonghao - 2003/9/16 12:34:00
车用外来词能否让人更明白
一直以来,在许多汽车类报纸、杂志中,经常出现一些英文缩写。比如说,现在市场上很火的马自达6在其广告中有这样一段话:“尖端的ABS十EBD十TCS十DSC十EBA整合型主动安全系统”。这5个缩写中的ABS、EBD,由于经常出现,我还能够理解。但是对后面三个,我就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了。而在其他一些车的广告中,这些一般人不熟悉的英文缩写出现的频率很高。就这个问题,我和一些朋友讨论过,也在一些BBS上和网友讨论过,从我掌握的情况看,大伙对这一现象持两种相反的态度。有人认为,缩写是国际化趋势的必然表现;也有人认为,汽车产品应该有一个固定的中文名称。

    前一种人认为,这实际上是汽车工业国际化的必然表现。现在,这些技术都是从国外来的,而最初接触这些概念的国人,多数是汽车专业人员。他们能够理解其意义,也就不考虑其中文名称的事了。久而久之,这些单词就固定下来了,
其他人也就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了这种表述方式。

    另一种人并不这样看待这一问题。在他们看来,现在进入中国的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都有自己固定的中文名称,  如德国三大丰商BENZ、BMW和VW的中文名就很有韵味。如果说,“奔驰”这个名称和BENZ这个单词的发音有些相似,  “大众”表明了VW的企业坐标的话,BMW翻成“宝马”可以说是外国公司中文名称的经典之作了。BMW是德语  “BaVensche Motoren Werke”三个单词首字母的缩写,德语的意思是“巴伐利亚发动机厂”。这个单词和汽车一点关系都没有。

    从外国公司起中文名的事例看,外国公司并不是从没有考虑过洋名中国化的问题,而是他们故意不这么干。因此,在这些人看来,这其实是一种殖民文化的表现形式,就像“远东”这个词一样。

    我觉得以上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不过,在我看来,一项技术,不管它的外文名称是什么,既然进入了中国,就应该有一个固定的中文名称。不知道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你来信所讲的情况,不仅是普通读者才遇到过,即使在汽车行业里,包括一些行业的高层领导,面对层出不穷的新名称,也显得无所适从。可能一些汽车专业媒体的记者认为,对这些外文单词,大家都知道,就不用指明了;也有可能是因为他们自己不知道什么意思,无法注明。但是,对我们汽车新闻工作者来说,
不管是哪一种状况,都可以认为是一种工作失误。

    对于周先生在信中提到的外文术语的中文名称问题,我们认为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

    主持人曾经和一些外企的工程师交流过,他们在谈论某个外国公司或者某项技术时,就很少说它们的中文名称,一般直呼VW、GM或者PSA等。相信大家和在外企工作的中国员工交流时都会发现,他们好像习惯于以外文来表达某个特定的意
思。一方面,可能是某个外文单词没有一个恰当的中文词和它对应;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在相比之下,中文词语说起来拗口。比如说,“帕萨特”的原意是流经美国东海岸的一股洋流,没有其他什么具体的中文意义。再比如说,英文的“Bus”在中文里就译成“公共汽车”,很明显,用中文说起来就没有用英文说起来方便。

    不过话说回来,信中的第二种观点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认为,如果外国人不提出一个恰当的中文名称,中国人也应该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其实,这出不是没有先例的。比如说,现在各种车上用的都是电喷发动机,如果要问问大家,“电喷”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我想能够说得清楚的人不会很多。“电喷”其实是“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的一种简称,但是它的全称确实是长了些,于是被简称为“电喷”了。再比如说朋S,它的英文全称是“anti—brake system”。按照字面的意思,其中文名称是“反制动系统”,这显然不能够显示其作用,“防
抱死系统”这个名称就很形象。很可惜,这样既能传神又能达意的中文名称实在是少了些。

    其实,这个问题,由于它不像外国总统、首都等专有名词一样,有国家专门机构来确定其名称,只能够靠大家在使用过程中约定俗成。不过,我们认为,各个媒体及企业应该在新闻报道、宣传过程中,避免单独出现一个外文缩写,应该配以中文名称。毕竟,了解汽车及其技术的人并不多。
许小若 - 2005/10/10 16:17:00
现在的中国人都崇洋了
牙狼 - 2005/12/18 23:34:00
长见识了
qingfeng912 - 2005/12/22 16:57:00
牙狼 - 2005/12/22 17:10:00
已收藏
1
查看完整版本: 汽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