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针锋相对
渡过底格里斯河以后,马其顿侦查骑兵很快发现了波斯大军的踪迹,亚力山大立刻领军沿底格里斯河东岸急速南下。与此同时,大流士派巴比伦总督马扎依(Mazaeus)率领3千骑兵北进6公里占据一座高地,监视亚力山大的动向。9月25日傍晚,马其顿大军在距离波斯大营10公里的地方扎营。虽然从马其顿大营看不到波斯军队,但波斯人马的喧嚣清晰可闻。入夜,波斯营地的灯火照亮了南方的天空,碰巧此时夜空突现流星雨,四下飞散,望去犹如在天边闪烁的篝火。马其顿士兵误以为身陷波斯重围而惊恐万状,亚力山大不得不下令加固营垒,此后4天按兵不动以稳定军心。罗马史家科丘斯认为,如果此时在附近监视的马扎依趁机率骑兵突袭,必能重创马其顿大军。可惜忠于职守的马扎依未能抓住这个战机。
9月30日清晨,马其顿大军拔营,组成战斗阵形向波斯大军逼近。马扎依完成监视任务,领兵撤回本部。大流士认为亚力山大准备即日决战,也命令波斯大军进入预定战场,摆出一个正面宽达8公里的巨阵。正午时分,马其顿大军进占马扎依此前盘踞的高地,从这里向南望去,广袤的平原上黑压压地遍布波斯军队,人喧马嘶,盔甲闪亮,长矛如林,令人触目惊心。马其顿官兵见此景象瞠目结舌、面面相觑,亚力山大虽然一向天不怕地不怕,此时也不禁忧心忡忡。他破天荒地下令暂缓进攻,就地扎营。下午,亚力山大派出轻骑仔细勘查战场,并亲自靠近观察大流士的排兵布阵。高加米拉战役的开局阶段,亚力山大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小心谨慎。
当晚,亚力山大召开战前准备会,征求诸将的意见。老成持重的帕米尼奥认为马其顿官兵此时军心不稳,士气不振,不宜与波斯大军光天化日下决战。他提议发动夜袭,因为在黑暗中马其顿将士只能感受到身旁战友的簇拥,看不见敌人庞大的数量,这样有助于保持士气;而波斯军队来自五湖四海,相互语言不通,在黑暗中很难指挥调度,更容易被击溃。在场的马其顿将领几乎都支持帕米尼奥的提议,可见面对波斯兵力的绝对优势,马其顿官兵此时极其缺乏信心。亚力山大非常干脆地否决了帕米尼奥的想法,表示自己不屑于“偷窃一场胜利”;再则探马报告波斯大军并没有回营,而是留在战场上保持战斗队形原地休息,阵线前沿遍布游动哨兵和篝火,这种情况下夜袭是不可能奏效的。
鉴于恐慌气氛遍布军营,亚力山大接受祭司亚里斯坦德的建议,换上白色的礼服开坛祭拜众神之神宙斯和战神雅典娜,祈求保佑。仪式完毕以后,亚力山大回到中军大帐就寝,他苦思冥想破敌良策,在脑海中推演了4、5个作战方案,直到被疲倦征服而坠入梦乡。这天晚上马其顿将士提心吊胆怕波斯人前来偷袭,因此睡得并不安稳。俗语说得好,麻杆打狼,两头害怕。大流士也担心马其顿军队前来夜袭,因而让他的部队整夜保持战斗队形高度戒备。波斯士兵枕戈待旦,疲惫困顿地望着天边渐渐现出鱼肚白,听见远处马其顿的大营传出集合的号角声。这是公元前331年10月1日的清晨,而波斯大军中将有4万多人的生命在这一天走到尽头。
天亮以后马其顿将士惊骇地发现,一向非常警醒、总是最早起身的亚力山大居然没有出现在帐外。于是众人交头接耳,都猜测亚力山大由于恐惧临阵退缩,不敢出帐。最后帕米尼奥不得已进入亚力山大的帐篷,发现他正在酣睡,连声呼唤而不应,只得用手将亚力山大推醒。面对帕米尼奥等人的询问,亚力山大回答说:“你们以为我心里没有想好对策以前,能够安然入睡吗?当大流士实行焦土抗战,坚壁清野之时,我绝望得不知所措;现在他准备同我决战,我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天哪,我的祈祷已经得到神的回应!你们都回到各自的岗位去,我马上给你们具体的指令。”嘹亮的号角声随即响起,马其顿官兵迅速出营列阵,只留下数千色雷斯轻装步兵守卫辎重马车。
高加米拉战役双方的布阵。注意波斯阵线实际上要长出马其顿阵线两倍。
马其顿军队按照惯例布阵。老将帕米尼奥率领6个密集阵15,000重装步兵组成中央阵营,方阵之间的距离相当宽敞,这样就有足够的空间变换阵形;左翼主力是2,000特萨利重骑兵,他们右边是一个营的希腊联盟重骑兵300人,左侧是1,000希腊雇佣军步兵;亚力山大亲率2,000近卫骑兵在右翼打头阵,他的左边依旧是3,000精锐的近卫步兵。在阵线前沿亚力山大部署了数千游击步兵组成的散兵线,他们的任务是遏制波斯战车的冲击。因为马其顿阵线的长度勉强和波斯中央方阵等齐,而波斯骑兵组成的宽大两翼对马其顿军队形成包围之势,亚力山大在两翼的侧后方各部署了4个营的骑兵约1,200人,轻、重骑兵各占一半,斜向外组成侧卫线,兵力布置前轻后重形成防守纵深。因为估计到自己的右翼将成为波斯军队攻击的重点,亚力山大给右翼侧卫部队加强了500名弓箭手和500名标枪手。另外在第一线部队后面约1公里的地方,亚力山大部署了第二道阵线,由大约15,000希腊联盟步兵组成,这道防线的特别之处在于面向后方排列,显然是为了防备波斯骑兵的大纵深迂回包抄。部署完毕的马其顿战阵呈一个空心的梯形阵式。
由于战后大流士的作战序列被马其顿军队所获,古典史料留下了波斯阵线的详细资料。大流士充分利用宽广的战场地形,排列出一个长达8公里的巨阵。波斯王矗立于一辆金碧辉煌的战车上在中央压阵,他身边是3,000忠实的禁卫军,步、骑各一半;两侧排列伊苏斯战役幸存的2,000希腊雇佣军;波斯中央阵线还包括印度骑兵和马迪亚弓箭手数千人;中央阵线前面是五十辆战车和十五头印度战象(显然战象并没有在战斗中起到任何作用)。波斯将领率领各自的部队组成两翼,巴克陲亚(Bactria,今阿富汗)总督拜苏(Bessus)带领16,000来自中亚草原的骑兵组成左翼,在左翼前沿大流士部署了100辆战车和2,000塞提亚(Scythian)铁甲骑兵组成的突击集团,他们的目标显然是亚力山大统帅的马其顿右翼。巴比伦总督马扎依指挥的波斯右翼由16,000来自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和伊朗高原的骑兵组成,右翼前沿是50辆战车和2,000亚美尼亚铁甲骑兵组成的突击方阵。数十万巴比伦和阿拉伯步兵在后面组成第二道阵线,但显然他们的战斗效能可以忽略不计。
福勒总结此战双方统帅的战术构想,大流士是“两翼包抄”,亚力山大是“中央突破”。他认为波斯方面的致命弱点是中央阵线缺乏坚强可靠的步兵部队,波斯阵线的机动性无与伦比,但极其缺乏稳定性,因此没有多少抗打击能力。但是此战大流士根本没有做防守的打算,他坚信在波斯骑兵和战车强大的攻势下,马其顿军队只会疲于招架。波斯骑兵对马其顿两侧的集群攻击,如同老鹰的两支利爪抓住猎物的头尾用力撕扯,马其顿战线将很快分崩离析,然后波斯军队全线出击,以优势兵力将敌人分割包围,逐个歼灭。亚力山大洞察大流士的意图,他的构想就是将计就计,三面防守,一点突破。马其顿军队在两翼顽强的防守阻击,调动越来越多的波斯军队向两翼纵深迂回包抄,然后等待波斯中央阵线出现缺口发动致命一击。此战大流士和亚力山大的战术构想可说难分高下。事实上,两人的战役企图都得以实现,而且波斯的胜机率先出现,只可惜大流士未能把握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