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二、讨厌126
也就是在这一年,淮海路上出现了绿色的509,兰色的526,橙色的42,可就是没有拖着长辫子的26路。大概就是在那时候,我开始读报了。某天突然看到这样一条消息:“国脉公司买下公交线路冠名权,26路改称国脉126路。”这犹如晴天霹雳,不仅淮海路上没有26路,长乐路上也将没有。如今我还能回忆起这张报上的若干内容:“一个老乘客告诉记者,自己乘了几十年26路,觉得改叫国脉126路老拗口的。”诚然,26路已经深深进入了几代人的心扉,当我有时去上图时,母亲总会习惯性地问我:“乘26路电车去啊?”26路电车即是如此,而电车文化亦然,父辈常常在耳边念叨2路有轨电车去十六铺,5路有轨电车去老北站,儿时的记忆是最难抹去的,电车的记忆就这样根深蒂固。言归正传,最初我其实并不讨厌126路,还老是巴望着它能回来,它的确回来过。那年长乐路徐汇段改造,126路往新开河方向改走淮海中路,瑞金二路,长乐路,往虹桥路方向改走长乐路,陕西南路,淮海中路。(其实126的走向已经从海关--武康路调整为新开河--虹桥路,车辆已用562GP),此时126回归淮海中路似乎是咫尺之谣,然而清除所谓“视觉污染”决心已定。2001年,126路被彻底赶出淮海中路;卢湾段,126路往虹桥路方向居然改道马当路,复兴中路,瑞金二路回原线,如此兜圈子的改道也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篇三、孤独的电车杆和空空荡荡的12路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偶尔一直有机会坐12路,从复兴中路站上车,到福建南路终点站下车(其实已经缩线)。那时的12路的站距感觉要比现在的隧道八线短,从复兴中路到福建南路要停太仓路,嵩山路,淮海中路,西藏南路四站,而走向是重庆南路,太仓路,嵩山路,淮海中、东路,人民路,福建南路。那时一上12路,就找个香蕉座坐下,付上2角车资,在空空的12路上舒舒服服地坐到底。然而12路的平静很快被重庆路上隆隆的打桩机打破,12路电车就此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批草绿色的661F1,编号是19**(后来这批车被138路所用,截短后被146路,24路先后使用)。某日,看到一辆12路汽车在马当路抛锚,于是心里想要是电车可犯不着这么折腾。又仰头看到马当路的电车线,不觉笑了。然而12路的恢复与26路的回归一样,遥遥无期。而原12路复兴中路站前的那两根电车杆仍然伫立,等待着它的主人的回归。

20世纪80年代金陵东路上的12路(SK-561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