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有本用

首页 » 休闲 » 水淹虫窝 » 为大家普及艾滋病治疗知识!(专业级的)
lf344 - 2003/4/8 11:43:00
艾滋病治疗手册(转)



                                前言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于1981年最先发现于美国的纽约,洛杉矶和旧金山的患有卡氏肺囊虫肺炎和卡波西肉瘤的男同性恋者中 。随后几年,更多的艾滋病病例被发现于美国的其它城市以及欧洲,加勒比海和非洲。到80年代中期,HIV感染和艾滋病的流行席卷了全球各大洲,其病原也最终被确定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近几年,在非洲和亚洲,艾滋病的发病率和感染率均在快速上升。据有关专家预测,截止到2001年底, 在中国累计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约85万,现存活的艾滋病病人约8-10万。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仍缺乏根治HIV感染的有效药物,临床上多采用综合治疗:即抗HIV 治疗、预防和治疗机会性感染、增加机体免疫功能、支持疗法及心理咨询。其中以抗病毒治疗最为关键。抗病毒治疗可能取得的效果是:最大程度的抑制病毒复制,重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感染者生活质量,从而降低与减少与HIV相关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如何进一步提高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如何正确应用抗病毒药物,如何对待抗病毒药物的耐药性、毒副作用、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用药量的负荷、服药次数、方便程度等,是临床治疗中医生们经常面对的问题。希望这本手册能为临床医生在对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的治疗工作中提供参考,也欢迎大家提出建议和意见。
本手册仅供参考。随着临床和科研工作的逐步深入,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本手册将会日趋完善。


一. 治疗的目标和实现的方法
Goals of HIV Therapy and Tools to Achieve


治疗目标
    u    最大限度和持久的降低病毒载量
    u    获得免疫功能重建和维持免疫功能
    u    提高生活质量
    u    降低HIV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实现治疗目标的方法
    u    良好的依从性
    u    药物合理的配伍
    u    保留将来治疗的机会
    u    选择临床病例要做耐药试验
    u    相对较小的毒副反应



二 开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指征
 Indications for the Initiation Antiretroviral   Therapy in the Chronically HIV-1 Infected Patient

临床分期    CD4 T细胞记数    血浆 HIV RNA    建议
症状期(AIDS严重症状)    任何值    任何值    治疗
无症状期    AIDS CD4 T细胞记数<200/mm3    任何值    治疗
无症状期    CD4 T细胞记数>200/mm3,但< 350/mm3    任何值    通常建议治疗,但存在争议
无症状期    CD4 T细胞记数>350/mm3     >55,000copis/ml (RT-PCR) 或>30,000copis/ml (bDNA)    一些专家建议开始治疗,未经治疗者3年内发展至AIDS>30%,一些专家建议延迟治疗,经常监测CD4 T细胞记数
无症状期    CD4 T细胞记数>350/mm3    〈55,000(bDNA 或RT-PCR)    许多专家建议延迟治疗,观察。未经治疗者3年内发展至AIDS〈15%


注:已有对照数据表明CD4 T细胞记数<200/mm3 的病人开始治疗所显示的益处,然而,许多专家仍建议开始治疗的CD4 T细胞记数界限值<350/mm3 . 最近的来自于MACS的数据表明,有231例患者CD4 T细胞记数>200/mm3 ,但< 350/mm3 ,其中40例(17%)为血清HIV RNA <10000copis/ml ,没有在3年内发展为 AIDS病例。有28例(29%)血清HIV RNA为10000-20000copis/ml,分别有4%和11% 的患者于2-3年内发展为 AIDS。


三.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时机
Opportunity of Antiretroviral Therapy

对于急性感染期病人,HIV血清阳转在6个?*诘娜撕退谐鱿职滩×俅仓⒆吹幕颊呓ㄒ楦肟鼓孀疾《局瘟啤6晕拗⒆雌诓∪死此担瘟朴Ψ治銎淅祝凶仪阆蛴谘映僦瘟啤?

  延迟治疗和无症状早期治疗的风险和益处
(Risks and Benefits of Delayed Initiation of Therapy and of Early Therapy in the Asymptomatic HIV-infected Patient)


早期治疗的风险和益处
早期治疗的益处    
u    较早控制并维持病毒的低复制
u    延缓或防止免疫系统的的破坏
u    减低病毒完全耐药的危险性
u    可能会减少HIV传播的危险性
早期治疗的危险    
u    药物治疗导致的生活质量下降
u    药物不良反应的累积
u    如果病毒抑制不满意,会较早产生耐药
u    未来抗病毒治疗的选择余地有限



延迟治疗的风险和益处延迟治疗的益处    
u    避免影响生活质量(如麻烦)
u    避免药物不良反应
u    延缓耐药产生
u    当HIV 疾病的危险性最高时,保存最大限度的选择余地
延迟治疗的危险    
u    可导致免疫系统的损害不可逆转
u    抑制病毒的复制可能更困难
u    可能增加HIV 传播的危险性

  注:当患者有其它慢性疾病需要治疗的时候,病人及医生应对于治疗的好处及弊端作慎重考虑。可能的话,需对患者进行详细说明ART的益处和风险并和告诫其服药依从性与治疗成败的密切关系等问题。
四.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分类:
Category of Antiretroviral Agents

1..逆转录酶抑制剂(RTIs),它又可分为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和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
NRTIs:
通用名    中文名
Zidovudine (ZDV或AZT)    齐多夫定
Didanosine (ddI)    去羟肌苷
Zalcitabine (ddC)    扎西他滨
Stavudine (d4T)    司他夫定
Lamivudine (3TC)    拉米夫定
Abacavir (ABC)    阿巴卡韦
Combivir (AZT+3TC)    双汰芝(商品名)
Trizivir (AZT+3TC+ABC)    三协维(商品名)


NNRTIs:
通用名    中文名
Nevirapine(NVP)    奈韦拉平
Delavirdine(DLV)    地拉韦啶
Efavirenz (EFV)    依非韦伦


2.蛋白酶抑制剂(PIs)
通用名    中文名
Saquinavir(SGC)    沙奎那韦(软胶囊)
     (HGC)    沙奎那韦 (硬胶囊)
Indinavie(IDV)    茚地那韦
Ritonavir(RTV)    利托那韦
Nelfinavir(NFV)    奈非那韦
Amprenavir (APV)    安普那韦
Lopinavir/Ritonavir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


五.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用药组合选择(从A和B列各选一种)
Recommended Antiretroviral Agents for Initial Treatment of Established HIV Infection

为了达到抗HIV治疗的目的,根据临床实验数据,对未经ART和经过有限治疗的HIV/AIDS的青壮年患者提供了用药指导.
 
强力推荐    A列
依非韦伦 Efavirenz (EFV)
茚地那韦indinavir (IDV)
奈非那韦nelfinavir (NFV)
利托那韦 ritonavir + 茚地那韦indinavir (IDV)
利托那韦 ritonavir + 洛匹那韦(ABT-378)
利托那韦 ritonavir + 沙奎那韦saquinavir(SGC 或HGC) 4
         B列
司他夫定stavudine(d4T) +拉米夫定lamivudine(3TC)
司他夫定stavudine(d4T)+去羟肌苷didanosine(ddI) 1
齐多夫定zidovudine(AZT)+ 拉米夫定lamivudine(3TC)
齐多夫定zidovudine(AZT)+ 去羟肌苷didanosine(ddI)
去羟肌苷didanosine(ddI)+ 拉米夫定lamivudine(3TC)


替代疗法 A列
阿巴卡韦abacavir (ABC)
安普那韦amprenavir (APV)
地拉韦啶delavirdine(DLV)
奈非那韦nelfinavir + 沙奎那韦saquinavir-SGC
奈韦拉平nevirapine(NVP)
利托那韦 ritonavir (RTV)
沙奎那韦saquinavir-SGC
         B列

齐多夫定zidovudine(AZT)+ 扎西他滨zalcitabine(ddC)







不推荐的疗法    羟基脲和其它抗病毒药物的组合
数据不足 2    利托那韦 ritonavir+安普那韦amprenavir
    利托那韦 ritonavir+奈非那韦nelfinavir
    Tenofovir 5

不推荐且应避免

所有单一用药,
不管A或B列3
         
A列
沙奎那韦saquinavir-HGC &

         
B列
司他夫定stavudine(d4T )+ 齐多夫定zidovudine(AZT)
去羟肌苷didanosine(ddI)+ 扎西他滨zalcitabine(ddC)
司他夫定stavudine(d4T)+ 扎西他滨zalcitabine(ddC)
拉米夫定lamivudine(3TC)+ 扎西他滨zalcitabine(ddC)



1.怀孕妇女应用此组合会引起乳酸升高和肝脏损害,除非确定益处大于危险时才可使用

2.推荐或避免应用这一类药物或组合的数据十分有限

3.AZT单独应用可作为预防用药和阻断母婴传播的药物

4. 不建议使用沙奎那韦(硬胶囊),除非它和利托那韦组合使用

5. 应用此药物的临床数据有限, 初次抗病毒治疗的数据即将出现

注:另外临床上还要考虑到用药数量的负荷,服药次数,对饮食影响,方便程度,毒副反应,药物间的相互反应。特别强调的是所有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包括强力推荐方案中的药物,都会产生一定的毒性作用和副反应。


六. 药物治疗方案中的优缺点。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Class-Sparing Regimens


u    基于PI的HAART治疗(不含NNRTI)
u    基于NNRTI的HAART治疗(不含PI)
u    3NRTIs的HAART治疗(不含NNRTI和PI)
治疗方案中的优缺点
组合    可能的优点    可能的缺点     药物见的相互作用    对未来治疗的影响
PI+NRTIS(不含NNRTI)    s临床,病毒,免疫学方面作用良好
s尽管有时病毒轻度上升。仍然可以看到持续治疗的益处
s耐药需要多位点的变异
s作用于HIV复制的两个靶位
    s长期坚持应用比较困难
s长期的副反应,包括脂代谢异常*,高脂血症,胰岛素抑制
    s中至重度抑制细胞色素P450,其中利托那韦的抑制作用最强,但此副作用可通过合用其它PI类得到缓解    s保留了治疗失败后NNRTIS选择的余地
s产生的耐药性可引起其它 PIS的交叉耐药

NNRTI(不含PI)     s避免了PI类副作用
s与PI相比,用药及坚持更容易
    s与含有PI相比,其临床终点尚不明确
s一个或较少位点的变异会产生耐药
    s相比于PI,较少的药物间相互作用    s保留了将来PIS的用药选择
s耐药的产生会引起NNRTI的交叉耐药

三个NRTI(不含NNRTI 和PIS)    s与PI相比,用药及坚持更容易
s避免了PI类和NNRTI副作用
s对一个NRTI耐药,不会引起这类药物的耐药
    s与含有PI相比,其临床终点尚不明确
s对于高病毒载量>100,000 copies/ml),长期抗病毒效果不满意。
    s药物间相互作用可以解决     s保留了将来PI和NNRTI的用药选择
sNRTI类药物的交叉耐药性有限


*一些药物的副反应归因于PI的治疗,如脂代谢异常,但包括PI的治疗中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个别脂代谢异常反应也见于单独应用NRTIs治疗和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


七.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特点和应用方法
Characteristics of Antiretroviral Agents and Practice Method
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的特点
通用名    齐多夫定zidovudine(AZT,ZDV)    去羟肌苷didanosine(ddI)    扎西他滨zalcitabine(ddC)    TenofovirDisoproxi Fumarate
剂型    100mg 胶囊300mg片剂10mg/ml静注液10mg/ml口服液     25,50,100,150,200mg(1), 咀嚼/分散片100,167 250mg 散剂400mg 肠溶胶囊     0.375, 0.75mg 片剂    300mg片剂
服用方法    200mg tid 或300mg bid 与3TC合用,如双汰芝(2) ,1片每日两次,或与阿巴卡韦和3TC如三协维(3)合用,1片每日两次     > 60Kg: 200mg bid (咀嚼片),250mg bid ( 散剂) 或400 mg qd (片或胶囊) <60Kg : 125mg bid (咀嚼片),167mg bid( 散剂)或250mg(4) qd (片或胶囊)    0.75mg tid    300mg qd (肌酐清除率> 60ml/min)肌酐清除率< 60ml/min 不建议服用
食物影响    进食不影响服药     水平下降55%。应于饭前半小时或饭后2小时,避免过量饮酒     进食不影响服药     与食物同服可增加生物利用度
口服生物利用度    60%     30-40%     85%     空腹 25%,高脂饮食 39%
血浆半衰期    1.1小时    1.6小时    1.2小时    17小时
细胞内半衰期    3小时    25-40小时    3小时     10-50小时
药物清除    以AZT葡萄糖醛酸化物的形式(GAZT)代谢GAZT从肾脏代谢    肾排泄率50%    肾排泄率70%    经肾小球过滤,肾小管重吸收
不良反应    骨髓抑制:贫血或白细胞减少 其它:对药物不耐受,头痛,失眠,神经衰弱,乳酸性酸中毒和严重脂肪变性性肝肿大发生率低,但有致命的危险    胰腺炎(5)外周性神经病恶心腹泻使用NRTIs后,乳酸酸中毒合并肝脂肪变性少见。但有致命的危险(6)    外周性神经病口腔炎乳酸性酸中毒和严重脂肪变性性肝肿大发生率低,但有致命的危险    神经衰弱头痛腹泻恶心呕吐胃肠胀气
(1)仅为每日一次剂量。每日两次更好;但对于一个需要简化剂量疗程的病人,每日一次可能更合适。
(2)每片双汰芝包含300mg AZT和150mg 3TC。
(3)每片Trizivir包含300mg AZT、150mg 3TC和300mg ABC。
(4)最好是每日两次;但是,对于需要一个简化剂量疗程的病人,每日一次可能更合适。
(5)致命的和非致命的胰腺炎病例已发生在初次接受治疗的病人或已接受长期治疗的病人中,治疗使用ddI或联合应用其他药物,特别是d4T或d4T + 羟基脲的治疗期间。
(6)怀孕妇女使用司他夫定和去羟肌苷联合治疗时,很可能导致乳酸酸中毒和肝脏损害,除非确定这种联合用药的益处明显超出危险时才可应用。
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的特点
药物名称    司它夫定Stavudine (d4T)    拉米夫定Lamivudine(3TC)    阿巴卡韦Abacavir(ABC)
服用剂型    15,20,30,40mg胶囊,1mg/mL口服溶液    150mg片剂10mg/mL口服溶液    300mg片剂20mg/mL口服溶液
推荐剂量    > 60kg:40mg 每日两次< 60kg:30mg每日两次    150mg每日两次<50kg:2mg/kg每日两次或同服AZT如Combivir,1片每日两次; 或同时服用AZT和ABC如 ,三协维片(1)每日两次    300mg 每日两次或同时服用ZDV和3TC如三协维 ,1片每日两次
食物效应    进食不影响    进食不影响    进食不影响酒精使ABC水平增加41%
口服生物利用度    86%    86%    83%
血浆半衰期    1.0小时    3-6小时    1.5小时
细胞内半衰期    3.5小时    12小时    3.3小时
药物清除    肾脏排泄50%    以原型经肾脏排泄    通过乙醇脱氢酶和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代谢。肾脏排泄82%的代谢物
副作用    胰腺炎(2)外周神经病与NRTIs合用后 ,乳酸酸中毒合并肝脂肪变性少见。但可能致死(3)。    (毒性最小)与NRTIs合用后 ,乳酸酸中毒合并肝脂肪变性少见。但可能致死。    过敏反应(可能是致命性的)(4);发热,出疹,恶心,呕吐,不适或虚弱,和食欲不振。可能也有呼吸系统的症状(喉部疼痛,咳嗽等)。与NRTIs合用后 ,乳酸酸中毒合并肝脂肪变性少见。但可能致死。
(1)每 片三协维含有300mg ZDV,150mg 3TC,和300mg ABC。
(2)致命的和非致命的胰腺炎病例已发生在初次接受治疗的病人或已接受长期治疗的病人中, 在使用ddI或联合应用其他药物,特别是d4T或d4T + 羟基脲的治疗期间。
(3)怀孕妇女使用D4T和 ddI联合治疗时,很可能导致乳酸酸中毒和肝脏损害,除非确定这种联合用药的益处明显超出危险时才可应用。
(4) 一旦怀疑病人有过敏反应症状(包括发热,出疹,虚弱,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应立即停止使用ABC,且ABC不能再次使用,因为可能在几小时内发生更为严重的症状,包括威胁生命的低血压和死亡。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的特点
通用名    奈韦拉平nevirapine    地拉韦啶delavirdine    依非韦伦Efavirenz
剂型    200mg片剂50mg/5ml 口服混悬溶液    100, 200mg 片 剂    50,100,200mg 胶囊
服用方法    200mg po qd *14天14天后,200mg po bid    400mg tid片剂可分散于≥30盎司水制成混悬液,与ddI和抗酸药分开1小时服用    600mg 每天睡前
食物影响    进食无影响    进食无影响    避免高脂饮食后服用水平上升50%
口服生物利用度    >90%    85%    尚无数据
血浆半衰期    25-30小时    5.8小时    40-55小时
清除    通过细胞色素P450(3A诱导剂)代谢;80%通过尿排泄(以葡萄糖醛酸化物代谢,原型代谢<5%,10%通过粪排泄)    通过细胞色素P450(3A抑制剂)代谢;51%通过尿排泄(原型代谢<5%,44%通过粪排泄)    通过细胞色素P450(3A诱导剂/混合剂)代谢;14-34%通过尿排泄(以葡萄糖醛酸化物代谢,原型代谢<1%),16-61%通过粪排泄
副作用    皮疹(7%)(1)转氨酶升高肝炎    皮疹(4.3%)转氨酶升高头痛    皮疹(1.7%)(2)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转氨酶升高大麻素试验假阳性猴子试验有畸形发生(3)
(1)临床NNRTI治疗试验中,7%的病人服用奈韦拉平,4.3%的病人服用地拉韦啶,1.7%的病人服用依非韦伦,后因皮疹而停药。使用三联NNRTIs治疗后很少有史蒂文-约翰逊综合症发生的报道。
(2)使用依非韦伦后这些症状中的任何一个的发生频率相比于对照组为52%比26%; 2.6%的病人服用依非韦伦 由于这些症状而停药;症状经常在2-4周后逐渐消失。
(3)在非人类的猩猩试验上,没有服用NNRTIs的相关报道。
蛋白酶抑制剂PI S的特点
通用名    茚地那韦indinavir    利托那韦 ritonavir     奈非那韦nelfinavir
规格    200,333,400mg 胶囊    100mg 胶囊600mg/7.5ml 口服溶液    250mg 片剂50mg/g 口服粉剂
服用方法    800mg q8h 与ddI同服相隔1小时    600mg q12h (1)与ddI同服相隔2小时    750mg tid1250md bid
食物影响    水平下降77%餐前1小时和餐后2小时服用,可进脱脂牛奶和低脂饮食    水平上升15%如果可能,与食物同服可增加耐受性    水平上升2-3倍与食物同服
口服生物利用度    65%    未确    20-80%
血浆半衰期    1.5-2小时    3-5小时    3.5-5小时
代谢途径    细胞色素酶 P450 代谢, 3A4 抑制剂(较ritonavir 轻)    被细胞色素酶 P450 代谢,3A4>2D6 强的3A4抑制剂    被细胞色素酶 P450 代谢,3A4 抑制(较ritonavir 轻)
储藏    室温    胶囊需冷藏 口服液不应冷藏    室温
副作用    u肾结石
u胃肠道反应:恶心
u实验室:升高间接胆红素
u头痛,神经衰弱,视物模糊,头晕,皮疹,金属味觉,血小板减少,脱发
u高血糖(2)
u脂肪重新分布和脂质代谢异常(3)
u可能增加血友病患者的出血机会
    u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
u口周感觉异常,可缓解
u肝炎
u胰腺炎
u神经衰弱
u味觉障碍
u实验室:甘油三脂升高200%,CPK和尿酸升高
u高血糖
u脂肪重新分布和脂质代谢异常
u可能增加血友病患者的出血机会
    u腹泻
u高血糖
u脂肪重新分布和脂质代谢异常
u可能增加血友病患者的出血机会

(1)利托那韦 阶梯的剂量:Day1-2:300mg bid;day 3-5 400mg bid;day 6-13: 500mg bid ; day14: 600mg bid .
联合疗法:利托那韦 (400mg 口服,每日两次)加沙奎那韦 (400mg口服,每日两次)
(2)既往有糖尿病的病人,及新发生的糖尿病病例,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已报道因服用所有的蛋白酶抑制剂而使得目前血糖升高。
(3)越来越多认识到蛋白酶抑制剂的使用可造成脂肪重新分布和血脂异常。病人有高甘油三脂和高胆固醇血症的情况应评估心血管疾病及胰腺炎的危险。可能的劝告包括饮食调控,低脂,或蛋白酶抑制剂的间断服用。
蛋白酶抑制剂PIS的特点(续)
通用名    沙奎那韦saquinavir    安普那韦amprenavir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opinavir+ritonavir)
规格    200mg 硬胶囊    200 mg 软胶囊    25 mg ,150mg 胶囊 15mg/ml 口服液    133.3mg Lopinavir(2)33.3mg ritonavir胶囊80mg lopinavir 20mg ritonavir每毫升口服溶液
服用方法    400mg bid 可与利托那韦合用,不推荐与其它抗病毒药物联用    1200 mg tid(1)    >50kg :1200mg bid 胶囊;1400mg bid (口服液)<50kg :20mg/kg bid ( 胶囊);日最大剂量 2400mg;<50kg :1.5ml/kg(口服液);日最大剂量2800mg    400mg洛匹那韦 + 100mg利托那韦 bid
食物影响    与利托那韦合用,食物不影响    水平上升6倍大量脂肪餐时    高脂肪餐可使AUC下降21%,可与或不与食物同服,避免脂肪餐    中度脂肪餐可分别使胶囊和口服液AUC下降48%和80%,可与食物同服.
口服生物利用度    硬胶囊 4% 左右,不稳定    软胶囊未确定    在人体未确定    在人体未确定
血浆半衰期    1-2h    1-2小时    7.1-10.6小时    5-6小时
代谢途径    细胞色素酶 P450 代谢 3A4 抑制 剂(较利托那韦少)    细胞色素酶 P450 代谢3A4 抑制剂(较利托那韦少),    细胞色素酶 P450 代谢3A4 抑制(较利托那韦少,同奈非那韦 和茚地那韦相似)    细胞色素酶 P450 代谢 3A4 抑制剂
储藏    室温     冷藏 或室温(保存3 个月以内)    室温    室温下保存2个月冷藏可 按照标签的日期
不良反应    u胃肠道反应:恶心,腹泻
u头痛
u转氨酶升高
u脂肪重新分布和脂质代谢异常(3)
u可能增加血友病患者的出血机会
u高血糖
    u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腹痛,消化不良
u头痛
u转氨酶升高
u高血糖
u脂肪重新分布和脂质代谢异常
u可能增加血友病患者的出血机会
    u口腔感觉异常
u皮疹
u肝功能升高
u高血糖
u脂肪重新分布和脂质代谢异常
u可能增加血友病患者的出血机会
u怀孕妇女,<4岁的小孩,肝或肾功能衰竭的病人,服用双硫仑或甲硝唑 的病人禁止使用含有丙烯乙二醇的口服溶剂
    u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
u神经衰弱
u转氨酶升高
u高血糖
u脂肪重新分布和脂质代谢异常
u可能增加血友病患者的出血机会
u口服溶液含有42% 乙醇

(1)相比于标准的1200mg每日三次的疗程,服用1600mg每日两次的沙奎那韦软胶囊可产生低的每日服用量及血药浓度低。从免疫和病毒学的角度,最好用标准的每日3次疗程。还不知道使用每日两次剂型的缺点的临床意义;长期的随访研究得出的结论,不推荐每日两次的沙奎那韦 软胶囊。

(2)既往有糖尿病的病人,及新发生的糖尿病病例,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已报道与服用所有的蛋白酶抑制剂而使得目前血糖升高。
(3)越来越多认识到蛋白酶抑制剂的使用可造成脂肪重新分布和血脂异常。病人有高甘油三脂和高胆固醇血症的情况应评估心血管疾病及胰腺炎的危险。蛋白酶抑制剂的间断使用可能逆转脂肪的重新分布。可能的劝告包括饮食调控,低脂,或蛋白酶抑制剂的间断服用,既与基于NNRTI的HAART治疗(不含PI)和3NRTIs的HAART治疗(不含NNRTI和PI)。

八.疗效的判断
Diagnosis of Therapy Effect

·    血浆中HIV-RNA的水平4周内应下降1个LOG以上, 4-6个月内病毒降至血浆中检测不到的水平(HIV-RNA<50拷贝/ml)。
·    CD4-T淋巴细胞计数应逐渐上升。
·    而治疗后病毒载量的最低值(set point)能最好的预测抗病毒疗效的持续时间。


九.实验室检查
Laboratory Examination

HIV病毒的实验室检查
HIV抗体检查    ·    大多数感染者在病毒进入身体的3个月内血清抗体阳转 ·    ELISA法敏感性好,且操作简便,但有一定的假阳性,故目前用做初筛检查 ·    WB法是目前最特异敏感的证实HIV感染的方法,但操作较ELISA法稍复杂,仅用做确认试验
HIV抗原检查    ·    ELISA法测定血清中的HIV P24抗原 (对"窗口期"感染者的早期确诊有帮助意义)
HIV病毒定量检查    ·    病毒培养定量测定 ·    淋巴细胞内病毒cDNA定量检测 ·    血浆病毒RNA载量检测: RT-PCR、bDNA
免疫功能测定1    ·    T4淋巴细胞和T8淋巴细胞 ·    T4和T8淋巴细胞亚群   记忆和纯真T4 细胞亚群  激活的T细胞亚群 ·    T淋巴细胞功能测定:   增殖功能,细胞介素,CTL
1.常规免疫功能检测只需检测T4淋巴细胞和T8淋巴细胞
lf344 - 2003/4/8 11:44:00
十.调整用药
Adjustment the Dose of Medicine

调整用药的指征

1 经HAART治疗8周后,血浆中病毒载量比原水平降低没有超过1.0log。

2 经HAART治疗6个月后,血浆中病毒载量没有降至"测不出"的水平(〈50拷贝数/ml〉。

3 血浆中病毒载量经HAART治疗已达到"测不出"的水平后又出现上升,提示出现了耐药。

4 除外,并发感染、疫苗接种、检测方法的改变,血浆病毒载量从最低点上升3倍或更高。

5 CD4细胞持续性减少并出现临床恶化。
调整用药的注意事项:
·    调整用药方案的标准包括在最初的治疗后, 血浆病毒血症下降不满意,在病毒已下降到检测不到时复又出现,在血浆病毒血症下降到最低点后,又大幅度上升,CD4 T细胞下降。
·    决定调整用药时取决于病毒载量的水平,最好根据第二次病毒载量测试的结果。
·    要区分调整用药的个体是因为药物不能耐受,或者是不能坚持治疗, (相对于坚持治疗可以达到治疗的目标)。药物不能耐受的个体可以调整用药。
·    一般来讲,对治疗失败者,不能更换一种药物或仅仅增加一种药物,最好更换全部三种新或至少两种新药。如果怀疑是复合治疗中的一种药物,那么可以更换一种药物,但需要临床医生的确认。
·    如果患者不能选择更换新药,在某些情况下,如果治疗以取得了部分疗效,继续按原方案治疗,也是合理的。
·    在某些情况下,个体在最初的治疗中不满意,是因为药物毒性和药物相互作用,及依从性差。在疾病的晚期, 对治疗病毒学失败,病毒载量重返基线水平,CD4T细胞下降的患者没有合理的解释,这些应考虑不再继续抗病毒治疗 。
·    应用两个蛋白酶抑制剂 或者蛋白酶抑制剂加用NNRTS的经验是有限的,因为患者由于药物不耐受或耐药性而更改治疗的选择是有限的。对于先前治疗的患者重新开始治疗的资料是有限的,当临床观察到出现耐药性时,药物敏感性实验是有用的。但是,外周血病毒的表型和遗传型的耐药试验不能测出耐药性株,所以,耐药性的表现是更换治疗的最有用的信息,而不是缺乏证据的耐药试验。
·    避免因治疗失败而用利托那韦与茚地那韦互换,因为两者交叉耐药性高。
·    避免因治疗失败 NNRTIS 交互选择替换,因为存在高水平的交叉耐药性。
·    决定更换治疗或选择一组新的治疗方案,需要经验丰富的HIV临床治疗的专家确定,在对HIV患者经验欠缺的内科医生可通过与经验丰富的HIV临床治疗的专家的交流获得经验。 
注:依从性与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是一个需长期坚持的治疗过程。病人的依从性对于治疗效果具有决定性作用。良好的依从性可减少病毒耐药性的出现,抗病毒作用更具有持久性,从而达到更好的疗效。


十一。特别提出的药物严重不良反应
Adverse Drug Reactions


抗病毒药物    严重不良反应
阿巴卡韦abacavir 或复方(阿巴卡韦+齐多夫定+拉米夫定)    u 致命的过敏反应 1.症状包括:发热,皮疹,乏力,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呼吸道症状:( 咳嗽,咽炎,呼吸困难) 2. 一旦怀疑发生过敏反应,需停药 3. 不可重新应用 4 若重新应用,严重的不良反应可数小时内复发,包括致命的低血压和死亡u 乳酸酸中毒和严重的脂肪变性性肝肿大,包括致命的病例,已有报道单独或联合应用核苷类药物
安普那韦口服溶液amprenavir    u 因内加大量丙二醇等赋形剂,故有很大风险,所以以下人群禁服此药:  1 小于4岁儿童 2 孕妇 3 肝肾功能不全 4 服用双硫仑或甲硝唑的患者u 口服液只用于胶囊或蛋白酶抑制剂不能耐受时
地拉韦啶delavirdine    无
去羟肌苷didanosine(ddI)    u 致命的和非致命的胰腺炎可发生于ddI单独应用或联合其它抗病毒药物治疗中 1 怀疑胰腺炎的患者禁用ddI 2 确诊为胰腺炎的患者,ddI禁止继续应用u 致命的乳酸性酸中毒被报道出现于接受ddI+d4T或联合其它抗病毒治疗的孕妇中。 ddI+d4T 联合应用在孕妇中,只有在治疗的益处明确大于治疗风险时,才可应用。u 乳酸性酸中毒和严重的脂肪变性性肝肿大,包括致命的病例,被报导出现于单独或联合应用核苷类药物中
依非韦伦Efavirenz    无
茚地那韦indinavir    无
拉米夫定lamivudine或 Combivir(AZT/3TC)或 Trizivir(AZT/3TC/ABC    u 乳酸性酸中毒和严重的脂肪变性性肝肿大,包括致命的病例,被报导出现于单独或联合应用核苷类药物中
Lopinavir /ritonavir    无
奈非那韦nelfinavir    无
奈韦拉平nevirapine     u 严重的致命的肝毒性,包括爆发性的脂肪变性性肝炎,肝坏死,肝衰竭。当患者出现肝炎的症状时,需立即进行药物评估。u 严重的,威胁生命的,皮肤反应,包括:Stevens-Johnson综合征 u 中毒性表皮融解坏死,过敏性反应表征为皮疹,继续调查表明,治疗过程中出现器官功能障碍l u 患者在治疗的前12周内密切监测,防止出现致命的肝毒性和皮肤反应u 用药期间,14天的引导期,必须严格遵守。u 严重的肝炎,皮肤反应及过敏反应, 不应再次使用。
利托那韦 ritonavir    u 合并某些特定药物会引起严重的或致命的不良反应,因为这些药物会引起其在肝脏的代谢
沙奎那韦saquinavir    无
司他夫定stavudine    u 乳酸性酸中毒和严重的脂肪变性性肝肿大,包括致命的病例,被报导出现于单独或联合应用核苷类药物中u 致命的乳酸性酸中毒被报道出现于接受ddI+d4T或联合其它抗病毒治疗的孕妇中。 ddI+d4T 联合应用在孕妇中,只有在治疗的益处明确大于治疗风险时,才可应用。u 致命的和非致命的胰腺炎有报道发生于d4T加ddI治疗时,联合或不联合羟基脲
Tenofovir    u 乳酸性酸中毒和严重的脂肪变性性肝肿大,包括致命的病例,被报导出现于单独或联合应用核苷类药物中
Zalcitabine    u 严重的周围神经病,应警告原有周围神经病的患者u 胰腺炎发生的几率较小,但胰腺炎排除前治疗应停止u 肝衰竭和死亡的病例有报道发生于有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比较稀少u 乳酸性酸中毒和严重的脂肪变性性肝肿大,包括致命的病例,被报导出现于单独或联合应用核苷类药物中
Zidovudine 或复合药物Combivir 和 Trizivir    u 血液系统影响:白细胞下降,严重贫血,特别是进展的HIV患者u 长期的AZT治疗可导致肌病症状。u 乳酸性酸中毒和严重的脂肪变性性肝肿大,包括致命的病例,被报导出现于单独或联合应用核苷类药物中



十二. 药物的相互作用
Drug Interaction
(表1)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PI)和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药物间相互作用所需的剂量调整或使用注意
影响的药物    茚地那韦Indinavir(IDV)    利托那韦Ritonavir 1(RTV)    沙奎那韦Saquinavir 2(SQV)
抗真菌药
酮康唑    水平:IDV升高68%剂量:IDV 600mg每日三次    水平:酮康唑升高3倍剂量:小心使用;酮康唑每日剂量不要超过200mg    水平:SQV升高3倍剂量:标准剂量
抗分支杆菌药物
利福平    水平:IDV下降89%配伍禁忌    水平:RTV下降35%剂量:尚无数据可能增加肝毒性    水平:SQV下降84%配伍禁忌,除非使用RTV+SQV,接着用利福平600mg每日一次或2-3次/周
利福布丁    水平:IDV下降32%,利福布丁升高2倍剂量:利福布丁减至150mg每日一次或300mg 2-3次/周,IDV 1000mg每日三次    水平:利福布丁升高4倍剂量:利福布丁减少到隔日一次150mg或每周3次RTV:标准剂量水平:SQV下降40%    剂量无须调整,除非使用RTV+SQV,然后使用利福布丁150mg 2-3次/周
克拉霉素    水平:甲基红霉素升高53%剂量无须调整    水平:甲基红霉素升高77%对于肾功能不全的人剂量需调整    水平:甲基红霉素升高45%,SQV上升177%剂量无须调整
口服避孕药    水平:炔诺酮升高26%,炔雌醇升高24%剂量无须调整    水平:炔雌醇下降40%使用替代物或其它方法    尚无数据
降脂药
辛伐他汀洛伐他汀    水平:潜在的较多地升高他汀类药物的水平。避免同时使用。    水平:潜在的较多地增加他汀类药物的水平。避免同时使用。    水平:潜在的较多地增加他汀类药物的水平。避免同时使用。
抗惊厥药
苯巴比妥苯妥英卡马西平    卡马西平显著减少IDV AUC水平考虑替代的药物    不确切小心使用监测抗惊厥药的水平    不确切,但可以显著减少SQV水平监测抗惊厥药的水平
美沙酮    美沙酮的水平无改变    美沙酮下降37%。如果需要,滴定和监测剂量。可能需要增加美沙酮的剂量。    尚无数据
其它混合服药    西柚汁可使IDV的水平减少26% 西地那非AUC增加2-11倍。48小时内服用剂量不要超过25mg。    地昔帕明增加145%,需减少剂量。茶碱减少47%,监测茶碱水平。很多可能的相互作用西地那非AUC增加2-11倍。48小时内服用剂量不要超过25mg。    西柚汁可增加SQV的水平地塞米松可减少SQV的水平西地那非AUC增加2-11倍。昔多芬由25mg开始服用。

·    与利托那韦同服时血浆浓度可能下降的药物:抗凝剂(华法令),抗惊厥药(苯妥英,二丙戊酸钠, 拉莫三嗪),抗寄生虫药(阿托喹酮)。
·    一些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是采用Invirase(沙奎那韦甲磺酸盐硬胶囊)。可能不必要进行Fortovase(沙奎那韦软胶囊)的研究。
(表1)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PI)和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续)
药物间相互作用所需的剂量调整或使用注意
影响的药物    奈非那韦Nelfinavir (NFV)    安普那韦Amprenavir (APV)    洛匹那韦Lopinavir (LPV)
抗真菌药
酮康唑    不须调整剂量水平:APV增加31%    水平:APV AUC升高31%,酮康唑升高44%。监督下可联合使用。    水平:LPV AUC下降13%,酮康唑升高3倍。
抗分支杆菌药物
利福平    水平:下降82%配伍禁忌    水平:APV AUC下降82%,利福平AUC无改变。避免同时使用。    水平:LPV AUC下降75%避免同时使用
利福布丁    水平:NFV下降32%,利福布丁升高2倍剂量:利福布丁减少到150mg每日一次或300mg 2-3次/周,NFV增加到 1000mg每日三次    水平:APV AUC下降15% 利福布丁升高193%剂量:APV的剂量不变;利福布丁减少到150mg每日一次或300mg 2-3次/周。    水平:利福布丁AUC升高3倍25-O-去乙酰代谢产物升高47.5倍。利福布丁的剂量减少到150mg 隔日一次LPV/r: 标准剂量
克拉霉素    尚无数据    水平:APV AUC增加18%克拉霉素AUC无改变剂量无须调整    尚无数据
口服避孕药    水平:炔诺酮下降18%,炔雌醇下降47%使用替代物或其它方法    水平:潜在的代谢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使用替代物或其它方法    水平:炔雌醇下降42%使用替代物或其它方法
降脂药
辛伐他汀洛伐他汀阿伐他汀普伐他汀    水平:潜在较大的升高他汀类药物的水平。避免同时使用。阿伐他汀 AUC升高74%,小心使用。辛伐他汀AUC升高505%,建议不要配伍。潜在较大的增加洛伐他汀的水平。建议不要配伍。    水平:潜在较大的升高他汀类药物的水平。避免同时使用洛伐他汀和辛伐他汀。    水平:潜在较大的升高他汀类药物的水平。避免同时使用。阿伐他汀 AUC升高5.88倍。小心使用,进行药物监测。普伐他汀 AUC升高33%;无须调整剂量。
抗惊厥药
苯巴比妥苯妥英卡马西平    不确切,但可能显著减少NFV水平。监测抗惊厥药的水平    不确切,但可以显著的减少APV的水平监测抗惊厥药的水平    不确切,但可以显著的减少LPV水平监测抗惊厥药的水平
美沙酮    NFV可以减少美沙酮的水平,但是对于维持剂量影响很小。可滴定和监测。可能需要增加美沙酮的剂量。    尚无数据    美沙酮AUC下降53%。如果需要,滴定和监测剂量。可能需要增加美沙酮的剂量。
西地那非    西地那非AUC可增加2-11倍。48小时内服用剂量不要超过25mg。    西地那非AUC可增加2-11倍。48小时内服用剂量不要超过25mg。    可能显著增加西地那非AUC。48小时内服用剂量不要超过25mg。


(表2)抗逆转录病毒药物(NNRTIS)和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药物间相互作用所需的剂量调整或使用注意
影响的药物    奈韦拉平Nevirapine (NVP)    地拉韦定Delavirdine (DLV)    依非韦伦Efavirenz (EFV)
抗真菌药
酮康唑    水平:酮康唑下降63% NVP增加15-30%剂量:无推荐剂量    无数据    无数据
抗分支杆菌药物
利福平    水平:NVP下降37%无推荐剂量    水平:DLV下降96%配伍禁忌    水平:EFV下降25%无须调整剂量
利福布丁    水平:NVP下降16% 无须调整剂量1    水平:DLV下降80%,利福布丁增加100%不推荐    水平:EFV不变;利福布丁下降35%剂量:利福布丁的剂量增加到450-600mg 每日一次或600mg 2-3次/周。1EFV: 标准剂量
克拉霉素    水平:NVP升高26%,克拉霉素下降30%。无须调整剂量。    水平:克拉霉素升高100%,DLV升高44%肾功能衰竭时剂量须调整    水平:克拉霉素下降39%推荐用其它药物替代
口服避孕药    水平:乙炔基雌二醇下降接近20%。使用替代物或其它方法    无数据    乙炔基雌二醇升高37%,其它成分尚无数据。使用替代物或其它方法
降脂药
辛伐他汀洛伐他汀    无数据    水平:潜在的较大升高他汀类药物的水平。避免同时使用。    无数据
抗惊厥药
苯巴比妥苯妥英卡马西平    不确切小心使用 监测抗惊厥药的水平     不确切,但可能显著减少DLV的水平。监测抗惊厥药的水平    不确切,小心使用监测抗惊厥药的水平
美沙酮    水平:NVP不改变,美沙酮显著下降。滴定美沙酮的影响剂量。    尚无数据    水平:美沙酮显著下降。滴定美沙酮至起效剂量。
其它混合服药    无数据    可能增加氨苯砜、华法令和奎尼丁的水平。西地那非:潜在升高浓度和增加副反应。48小时内服用剂量不要超过25mg。    同时使用时要监测华法令水平。
1.    这些推荐的配方不包括蛋白酶抑制剂,PIs能显著的增加利福布丁的水平。


(表3)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NRTIS)和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药物间相互作用所需的剂量调整或使用注意
影响的药物    齐多夫定Zidovudine (ZDV)    司他夫定Stavudine (d4T)    去羟肌苷Didanosine (ddI)     Tenofovir
抗真菌药
酮康唑    无数据    水平:d4T下降27%,酮康唑不变。无须剂量调整。    水平:ddI下降41%,美酮康唑不变。考虑增加ddI的剂量。    无数据
其它混合服药
利巴韦林    利巴韦林抑制ZDV的磷酸化;如果可能这种联合使用应该避免。    无数据    无数据    无数据
去羟肌苷片    无数据据    无数据    无数据    uddI AUC增加44%,Cmax增加28%。u监测ddI相关的毒性。
西多福韦更昔洛韦valganciclovi    无数据    无数据    无数据    u可能与tenofovir竞争管状细胞分泌,可能增加这些药物或tenofovir的血清浓度u 监测剂量相关的毒性



十三. 配伍禁忌
Drug Contradiction

不能与蛋白酶抑制剂类 (PI)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合用的药物
药物种类    茚地那韦Indinavir(IDV)    利托那韦Ritonavir 1(RTV)    沙奎那韦Saquinavir(SQV)    奈非那韦Nelfinavir(NFV)    安普那韦Amprenavir(APV)    Lopinavir+利托那韦Lopinavir+Ritonavir(Lopinavir+RTV)
钙通道阻滞剂    无    苄普地尔    无    无    苄普地尔    无
心血管药    无    胺碘酮氟卡胺普罗帕酮奎尼丁    无     无    无    氟卡胺普罗帕酮
降脂药    辛伐他汀洛伐他汀    辛伐他汀洛伐他汀    辛伐他汀洛伐他汀    辛伐他汀洛伐他汀    辛伐他汀洛伐他汀    辛伐他汀洛伐他汀
抗分支杆菌药物     利福平    无    利福平利福布丁    利福平    利福平    利福平
抗组胺药物    阿司咪唑特非那定    阿司咪唑特非那定    阿司咪唑特非那定    阿司咪唑特非那定    阿司咪唑特非那定    阿司咪唑特非那定
胃肠道药物    西沙必利    西沙必利    西沙必利    西沙必利    西沙必利    西沙必利
镇静药    无    氯氮平匹莫齐特    无    无    无    无
精神药物    咪达唑仑三唑仑    咪达唑仑三唑仑    咪达唑仑三唑仑    咪达唑仑三唑仑    咪达唑仑三唑仑    咪达唑仑三唑仑
麦角碱(血管收缩药)    二氢麦角胺(D.H.E.45)麦角胺 2 (各种形式的)    二氢麦角胺(D.H.E.45)麦角胺(各种形式的)    二氢麦角胺(D.H.E.45)麦角胺(各种形式的)    二氢麦角胺(D.H.E.45)麦角胺(各种形式的)    二氢麦角胺(D.H.E.45)麦角胺(各种形式的)    二氢麦角胺(D.H.E.45)麦角胺(各种形式的)
草药    St.John's wort    St.John's wort    St.John's wort    St.John's wort    St.John's wort    St.John's wort
1.一些所列出的不当的用药是基于理论上的考虑。所以,治疗效果不显著又可能大量经P450 3A、CYP2D6或未知途径代谢的药物也列在表中。 实际的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并未在病人中发生。
2.可能是一类反应
建议可用于替换的药物

辛伐他汀,洛伐他汀,阿伐他汀, 普伐他汀, 氟伐他汀,(替换时要谨慎)
利福布丁,克拉霉素,阿齐霉素(预防MAI);克拉霉素,阿齐霉素,乙醇丁胺(治疗MAI);
阿司咪唑, 特非那定,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西替立嗪
咪达唑仑, 三唑仑, 替马西泮, 劳拉西泮
不能与非核苷类抗逆转录病毒药物(NNRTI)合用的药物
药物种类    奈韦拉平Nevirapine (NVP)    地拉韦定Delavirdine (DLV)    依非韦仑Efavirenz (EFV)
钙通道阻滞剂    无    无     无
心血管药    无    无    无
降脂药    无    辛伐他汀,洛伐他汀    无
抗分支杆菌药物    数据不足    利福平,利福布丁    无
抗组胺药物    无    阿司咪唑, 特非那定    阿司咪唑, 特非那定
胃肠道药物    无    西沙必利H2受体阻滞剂质子泵抑制剂    西沙必利
镇静药     无    无    无
精神药物    无    咪达唑仑, 三唑仑    咪达唑仑, 三唑仑
麦角碱(血管收缩药)    无    二氢麦角胺(D.H.E.45)麦角胺1<>(各种形式的)    二氢麦角胺(D.H.E.45)麦角胺(各种形式的)

1.可能是一类反应

建议可用于替换的药物
辛伐他汀,洛伐他汀,阿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 cerivastatin (替换时要谨慎)
利福布丁,克拉霉素,阿齐霉素(预防MAI), 克拉霉素,阿齐霉素,乙醇丁胺(治疗MAI)
阿司咪唑, 特非那定,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西替立嗪
咪达唑仑, 三唑仑, 替马西泮, 劳拉西泮
lf344 - 2003/4/8 11:45:00
十四 . HIV相关药物叠加的毒性
HIV-Related Drugs with Overlapping Roxicities

骨髓抑制    周围神经病    胰腺炎    肾脏毒性    肝脏毒性    皮疹    腹泻    视觉影响
西多福韦磺胺甲基异恶唑细胞毒性药物氨苯砜氟胞嘧啶更昔洛韦羟基脲干扰素伯氨喹乙胺嘧啶利巴韦林利福布丁磺胺嘧啶三甲曲沙齐多夫定    去羟肌苷异烟肼司他夫定扎西他滨    磺胺甲基异恶唑去羟肌苷拉米夫定(儿童)双戊烷利托那韦司他夫定    阿德福韦氨基糖甙类两性霉素B西多福韦膦甲酸钠茚地那韦双戊烷    地拉韦啶依非韦伦氟康唑异烟肼伊曲康唑酮康唑奈韦拉平核苷类药物蛋白酶抑制剂利福布丁利福平    阿巴卡韦安普那韦磺胺甲基异恶唑氨苯砜非核苷类药物 利巴韦林     去羟肌苷氯林可霉素那非那韦利托那韦利托那韦+洛匹那韦tenofovir     去羟肌苷乙胺丁醇利福布丁西多福韦



十五.孕期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案
Rocommendations for Antiretroviral Therapy in Pregnancy


(无数据!!!)



十六. 卫生工作者暴露后的预防
Postexposure prophylaxis(PEP)for health care workers


根据暴露级别和污染源的病毒载量水平预防性治疗的推荐方案
    暴露源状况
暴露    低风险1     高风险 2    不确切
不严重的;实心针头表面划伤    2种药物(PEP)3    3种药物(PEP)3    暴露来源不明建议用2种药物(PEP)4
严重的;大的空心针,深部刺伤,肉眼可见的出血,用于病人动、静脉穿刺的针头    3种药物(PEP)    3种药物(PEP)    暴露来源不明建议用2种药物(PEP)
1.低风险:无症状的HIV感染者或者病毒载量>1500copis/ml;
2.高风险:有症状的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急性感染期血清转换,高病毒载量。

3.与耐药性有关:最初的治疗没有延迟同时向专家请教。

4.若暴露源属高风险,或暴露来源不明,建议用2种药。


皮肤或粘膜破损1暴露预防治疗的状况
    暴露源状况
暴露    低风险2     高风险 3    不确切
小(如:微量,短时间暴露)    2种药物(PEP)    2种药物(PEP)    暴露来源不明建议用2种药物(PEP)4
大(如:大量,大面积血溅,或暴露持续时间长)    2种药物(PEP)    3种药物(PEP)    暴露来源不明建议用2种药物(PEP)

1.皮肤粘膜破损:皮炎,擦伤,外伤
2.低风险:无症状的HIV感染或者病毒载量>1500copis/ml;
3.高风险:有症状的HIV感染,艾滋病,急性血清转换,高病毒载量。
4.若暴露源属高风险,或暴露来源不明,建议用2种药。

推荐的预防治疗方案:
一.两种药物组合:
u 齐多夫定zidovuding(AZT) + 拉米夫定lamivudine(3TC)
u 司他夫定stavudine(d4T) + 拉米夫定lamivudine(3TC)
u 司他夫定stavudine(d4T) + 去羟肌苷didanosine(ddI)
二.三种药物组合:
u 两种核苷类药物(上表)+茚地那韦,奈非那韦,依非那韦,阿巴卡韦,利托那韦,沙奎那韦软胶囊,安普那韦,地拉韦定,利托那韦
u 决定预防治疗需要综合评估,如:要根据暴露源的状况,抗病毒治疗情况,治疗反应,病毒载量,参考所有耐药实验的数据。最初的暴露预防治疗不要延迟,开始治疗后可以根据情况调整适当的治疗方案。


十六. 参考文献


1. Gottlieb MS ,Schroff R ,schanker HM ,et al .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 and mucosal candidiasis in previously healthy homosex men :evidence of a new acquired cellular immunodeficiency .N Englj Med 1981,305: 1425-31
 
2. Centers for Diease control .Kaposi's sarcoma and Pneumocystis pneumoniaamong homosexnal men -New York City and California,MMWR 1981,30:305-8 
 
3. Gallo RC,Salahuddin SZ,Popovic M,et al.Frequent detection and Isolation of cytopathic Retroviruses (HTLV-Ⅲ) form patient with AIDS and at risk for AIDS .science 1984,224:500-3

4. Barre-Sinoussi F, Chermann JC,Rey F,et al. Isolation of a T-lymphotropic retrovirus form a patient at risk for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Science 1983 ,220:868-71

5. Guidelings for the Use of Antiretroviral Agents in HIV-Infected Adultsand Adolescents February 4 ,2002. Developed by the panel on Clinical Practices for Treatment of HIV Infection convened by the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 an Services (DHHS) and the Henry J .Kaiser Family Foundation
缩略语:
缩写    英文全称    中文全称
AIDS    Acg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艾滋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HIV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人免疫缺陷病毒
ART    Antiretroviral Therapy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HAART    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高效的抗病毒治疗
NRTI    Nucleoside analog reverse transcriptaseinhibitor     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NNRTI    Non- nucleoside analog reverse transcriptaseinhibitor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PI     Protease inhibitor    蛋白酶抑制剂

后 记

   由上海迪赛诺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医学部主持编译的"HIV/AIDS 治疗手册是一本面向国内临床医生最新的专业的"HIV/AIDS"抗病毒治疗的指导手册。手册的内容编辑均参考并汇集了国外最新,最权威的药物药理研究成果及临床治疗方案。国内艾滋病治疗专家北京地坛医院张福杰副教授作为主审对手册进行了审阅,在有关部门及各位专家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手册的修订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在此谨表示衷心的感谢!
鸣谢:
曹韵贞教授    美国洛克非勒大学,艾伦戴蒙德艾滋病研究中心
李太生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协和医院
王爱霞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协和医院
吴 昊教授    北京佑安医院
徐克沂教授    北京地坛医院
张福杰副教授   北京地坛医院

大家看不懂没事,我也看不懂:CRY1 :CRY1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大家普及艾滋病治疗知识!(专业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