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有本用

首页 » 休闲 » 水淹虫窝 » 三峡工程景点--坛子岭简介
小九九 - 2002/11/15 19:48:00
相传当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在神牛的帮助下打通夔门,推开了400里水道,川江的百姓感恩不尽,以巨舟载24头肥猪和一大坛美酒前来犒劳。行至三斗坪时,却见那神牛腾云而去,只在那高山上留下了个影像,后被百姓称为黄牛岩。那大禹也追踪神牛远行,遗留下了一尊巨石作为纪念。人们深受感动久久不肯离去,令巨舟在江中守候,结果巨舟化成一座小岛——中堡岛。船上的肥猪则投入江中,变做24座礁石,而那坛美酒则放在了左岸,幻化成流传至今的坛子岭。据说,每逢睛朗天气,微风拂过,峰间江中,酒香醺醺,还真令人心醉。
[万年江底石]
摆放在我们面前的这块巨石就叫江底石,花岗岩的质地,重达20多吨,我们习惯称为“万年江底石”,“万年”并不是说它只存在一万年或几万年,“万”只是个概数,说明它的历史悠久,实际上,经科学家们考证,它距今有8亿年的历史了。人们可以从它身上了解长江古老的过去,让人们站在它面前感慨世事变迁,沧海桑田的变化。石头上还有一些钻探机留下的钻孔,它们是最早的一批水电专家、地质勘探者考察坝址时留下的。它凝聚着中国几代人的梦想,现在梦想正在慢慢成为现实,使无数中国人不断激励自己,勇往直前,开拓新的未来。刚才,我们在模型室里已经介绍了,在二期工程的时候,我们修了一个围堰基坑,现在基坑里的水已经抽干了,那么这块石头就是从基坑里挖出来的。可能有些朋友会问这块巨石为什么是这个形状,它像什么?又有什么意义呢?实际上这是它的本来面目,挖出来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经过长期的江水冲刷而形成的。至于它的形状像什么,那就让各位自己去想象了。(讲述三峡坝址中堡岛的地貌地形)
[截流石]
摆在我们前面的这就是截流石,重达28吨,把它放在这里,作为一种象征性的标志,是镇水的标志。在1981年葛洲坝大江截流用的石头只是它的1/2,这是放大了8倍的截流石,。那么到了2003年,咱们把右岸的导流明渠截断的时候就又要用到这种规模的截流石。我们可以看出它的形状很有特色——是三角形四面体,为什么是这种形状呢?现代的治水或水能的利用是以科学为依据的,工程中采用三维体中最抗激流,稳定性最好的四面三角体,当把它抛下水后,它那尖尖的棱角就迅速地插入不水的淤泥中从而能够很好的阻挡水流对它的冲击。它已经成为现代水利工程的象征物。我们再看截流石的下面是一个直径达20米的下陷式广场,仔细一看是一个八卦图,象征着四面八方的人支援三峡工程的建设和三峡工程建设的天时地利人和。旁边,在我们脚下有三层阶梯,我想中国人的思想都与“三”字有关,如三三得九,九九归一,而我们三峡工程更是与“三”字有缘的。因此,它不仅反映了现代工程水利学,也反应了中国人的一种文化意识和哲学思想。
[三峡坝址基石]
这一块圆柱形的石头就是三峡坝址的岩芯,大家可以看出这块基石是用钻机钻出来的。刚才我在模型室里讲过了在工程开工以前有个小岛——中堡岛,位于长江的江心,那么这块基石就是从中堡岛下的岩层里钻出来的。三峡工程经过了70多年的设想和论证,最后终于选定坝址于中堡岛,国家领导人******、******、******、******等都亲临过中堡岛。现在中堡岛已经不存在了,这块坝址基石放在这里可以说是极具纪念意义的,也可以说是三峡工程的历史见证吧!
[浮雕群]
这一个浮雕群名叫——《润生源》。正面是一凸出的大型铜板浮雕,形同水轮机涡壳,三个伟壮的男性携手在水流中旋转,力士金刚般的与水交融在一起,表现了万物以水为生的强大精神力量,铜浮雕两侧,上为虎,下为凤,表达出三峡工程的地理和文化背景,因为古有楚人崇凤,巴人尚虎之说,而三峡坝区正在巴楚之间,虎虎生风,凤歌铮铮,托现了坛子岭前几亿人的三峡梦。在分别向两侧细看,上右侧的浮雕现了一个现代男人和大禹的形象,重叠成一个“大”字或“夫”字,那男人手持三峡基石岩芯,象征现代水能利用的科学观念,而大禹手持铁铲,则是在显示中华民族治水的悠久传统,他俩的背景是大坝建设的场面。从左起还出了家庭及库区移民搬迁的场景,有勤劳的妇女、乖巧的儿童、具备责任感的丈夫,还有一些渔业、畜牧业、航运业的活动画面。神幻的是,上方竟有三个仙女从天而降,和整幅浮雕中的其他仙女合为12位,就代表着巫山十二峰,转身在去看一下下游的浮雕,中心人物是一个青年女性和一位仙女的叠观,姿态优美,手中擎有花朵、果实,表现着爱情和幸福的理想。背景有植物、动物、鱼类,反映了我国的生态,远处透出的东方明珠,上海码头,外滩大楼等,象征长江三峡工程赋予长江中下游的效能。此外,浮雕上还有仙女奏楚乐,四人跳巴舞,以及长江上游四川大足的千手观音等形象出现。
与坛体正面浮雕相对应,坛子体背面一块浮雕中心部位是传说中黄牛助禹治水合力开峡的景象。向两侧展开的是峡石和流水。峡石上刻有远古画,下部有纤夫、船夫、埋葬水难者的白骨塔,漂在水患中孩童、房屋等,气氛压抑、悲壮是三峡地区千百年来生存条件的映照。两侧有太阳、月亮连同坛体背面的北极星、北斗星,形成了一个小天体,再看那飞溅草坪的流水,将坛体上下连成一片,体现了天、地、人合一的强大文化内涵。

[坛子岭观景台]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已经登临坛子岭的顶部,这里是俯瞰坝区概况的永久性观景台。各位先随我到这边来看一看1997年11月8日大江截流后形成的围堰基坑。(指出中堡岛的原址、上下游围堰的位置)目前基坑内安放了许多门塔机和塔带机,两对桔黄色的缆机塔柱之间代表了未来的2/3的坝轴线长度,其中左岸14台发电机组和483米宽的泄洪闸将在这里修建。靠近长江左岸的两根塔柱下方是2003年之后将被截流,我们将修筑另外1/3的坝段。再远处长江对岸半山腰我们所盾到的就是秭归新县城,秭归新县城于1997年搬迁移民至此,占地约45平方公里,有大约3万移民,原来的老秭归在西陵峡西峡口处,大约离这里40公里的上游。好,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永久船闸的施工现场,武警水电部队的将士们奋战在这里,工程难度大,任务重,可是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开挖土石方量屡创新高。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一种现代愚公移山的精神的完美体现。只有置身于施工现场,才能真正体会到工程规模的宏大和建设者们移山填海的壮志豪情。永久船闸全长6442米,要开挖土石方4千万立方米,占整个三峡土石方开挖量的40%。1994年开工,如今已进入二期施工阶段,完成了2800万立方米土石方的开挖任务,三峡永久船闸从264米的山上开挖,最深处下挖了175米,真是刀削斧砍高峡出平湖。永久船闸将于2003年完工投入运行,届时可通过万吨级船队。船队年通航能力从现在的1千万吨提高到5千万吨,使三峡工程万为世界上提高航运效益最显著的水利工程。
[银版天书]
各位朋友,请随我到这边来看。大家可以看到这里摆放着一本巨大的天书,我可以毫不夸张的告诉大家它是中国目前最大的一本书。大家看到这本书已经被翻开,上面记录的是三峡工程的有关介绍,那么为什么要在这里摆放一本这样的书,这样做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当然有。当时在修建坛子岭景区的时候就考虑在这里修建一个既具有樗性作用又具有丰富文化蕴涵的建筑物。基座修好之后,一些海外人士出谋划策,说建一尊“国父”——孙中山先生的塑像,因为孙中山先生早在1919年*建国方案*中就提出建设三峡工程,以富民强国,今天这个伟大的构想最终能够得以实施。还有一些国内人士坚持建议修建毛主席的塑像,与毛公山遥相呼应。因为毛主席非常关注三峡工程的建设,并多次组织水利专家或亲自对三峡地区进行考察。曾于1956年畅游长江后写下了“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的壮丽诗篇。在这里修建一尊毛主席的塑像,能够沟起人们对领袖无限的缅怀之情。双方意见相持不下。最终我们在这里修建了这样一本巨大的铁书,这里记载了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的点点足迹,而今这本书已经翻到了三峡工程这一页,可见三峡工程的兴建给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添上了浓重的一笔。今后,我们还将创造更多、更大的奇迹,还将翻开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篇章。那么,明天究竟会怎样呢?书的下一页就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去翻开吧!
1
查看完整版本: 三峡工程景点--坛子岭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