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胡莱还记得那天是上数学课,四十多数的女数学老师,刚刚用巨大的木圆规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转身推了推脸上的眼镜,严肃地说:“张昊,把你现在在看的书交上来。”
全班同学的目光都汇聚到了张昊的身上。张昊缓缓抬起头,木然地望着老师,没有说话,也没有任何的表态。他的大腿紧紧地压着一本书,仿佛桌子都要被顶起来了。
“胡丽霞,请你帮我把张昊的书送到讲台上来。”老师又推了推脸上的眼镜,手里的粉笔在讲台上敲了敲。
胡丽霞侧头横眉冷对,像个领了圣旨的大内高手一般,用她那宽大用力的臂膀将张昊那双纤细地腿狠狠地扳开。整个过程无声地僵持了近半分钟,最终胳膊拧过了大腿,胡丽霞邀功一般地将书双手送至讲台上。
“嗯,是贾平凹(该老师发音为ao,第一声)的《废都》。张昊啊,我觉得这本书现在还不适合你看。贾平凹的小说是很有思想,有内涵的,他的《秦腔》、《浮躁》我都看过。没有社会经历的年轻人看他的书还不合适,可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这本书我帮你先收着,等到你毕业了,适合看了,我再给你。”老师拿起讲台上的小说,侃侃而谈。只是,这本书再也没有回到过张昊的手上。张昊后来跟胡莱说,他之所以那么在意那本书,是因为那本书在市面上再也买不到了。而那位数学老师应该也意识到了那本小说的价值。
文学青年的特点就在于,他们斯文单薄的身体之下,总是藏匿着一颗愤世嫉俗、不甘被欺压、被奴役的心。很不幸,张昊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文学青年。他用自己的才华即兴创作了一首诗,这首诗字字珠玑,对她的同桌胡丽霞的外貌及特点进行了一番绘声绘色的描述。任何不认识胡丽霞的人如果看过这首诗,都会对诗中所描述的人物产生一种畏惧和不忍睹的感觉。
物理课上,当张昊回头将一张小纸条递给后面的胡莱时,张昊的脸上有着透着漠视一切的表情。胡莱谨慎地摊开纸条,用手掌小心地罩着,一行一行地看下去:
同桌的你
象猪一样肥,
口有大蒜味。
手脚似蒲扇,
面目如钟馗。
胡莱捂住嘴,偷偷看了眼张昊旁边坐着的胡丽霞,她正在埋头地做着笔记,突然扬起头,打了个大大的哈欠,空气中立刻弥漫出浓郁而挥之不去的大蒜味。胡莱从此对张昊产生了一种崇拜的心理。深深的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