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NT|BBS|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转贴]谁 与 争 锋--****元帅 [复制链接]

1#

[转贴]谁 与 争 锋--****元帅

中共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

    在连天的烽火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有勇有谋的战将,是他们舍生忘死为中共打下了一片红色江山。

    55年的授衔大典上,共有10名元帅、10名大将、57名上将、117名中将,477名少将联袂登场,星光何等灿烂?     在这片星光中,最耀眼夺目的又是谁呢?    是谁,又是中共诸将中最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领军人物?     他们是****元帅、彭德怀元帅、粟裕大将、刘伯承元帅、陈赓大将。

       在高手如云的中共诸将中,****若称第二,谁还敢称第一?    从一名黄埔军校毕业出来的见习排长,到统领千军万马的大元帅。****  完全是凭籍着他无以论比的赫赫战功得来的。

    ****并不是常胜将军,他也打过败仗。在入主东北与国军初战时,他败  了,败得很惨。被国军机械化部队尾随追击,****一退千里,很危急也很狼  狈。但他败而不馁,很快就重整旗鼓、卷土重来。

    他也胜而不骄。在辽沈决战的前夜,他的大军连战连捷,已处于绝对优  势,但他没有丝毫的大意和松懈,始终保持这头脑清醒,通盘筹划、周密部  署,终于上演了一幕威武雄壮的活剧。全歼国军精锐47万,解放全东北,为  中共建国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

    我曾久久地打量****年轻时的照片,这个面目清秀,甚至看起来有些赢  弱、有些腼腆的青年,曾在黄埔军校跑步时因为体力不支而摔倒,最终却成  了气吞万里如虎的统帅。

    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内向的人。他不吸烟、不喝酒、不好色、不赌  博,也从不参加什么聚会、活动。

    他唯一的爱好,就是独坐屋中,一遍又一遍的看着军事地图。

    在外人眼里,他很沉默也很孤僻。他不擅与人交际,也不喜与人交际。

  他更不会去联络一批人去整另一批人。他的脑子里整天想着的只有军事!军  事!!军事!!!    天道酬勤。他的努力、他的思考、他的专一,他的聚精会神、全神贯注,  终于炼就了他天才般的军事能力。

        当中共八一南昌起义时,******、朱徳、贺龙、刘伯承、叶挺等领导人  都已是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了。****是起义的第二天才随队到达南昌的,他刚  在北伐战场上因作战勇敢由排长提升为连长。在几万人的队伍中,谁也不会  去注意到这么一个年轻人。当时,****年仅21岁。

    但****是注定不会埋没在人群中的。他随失败的起义队伍上了井岗山,  很幸运地遇上了******。******慧眼识英才,于频繁的战?*行郎妥耪飧瞿辍 ∏崛嗽嚼丛匠鲋诘木虏呕?

    ****的仗越打越好,很快就脱颍而出。从连长、营长、团长……一路上  升,直至25岁出任红一军团军团长。

    ****由一名带队冲锋的下级军官成为一名坐阵指挥的高级将领,升迁得    实在是快,令他原先的一些上级、同僚黯然失色。但,这是在战场。在无情  的战火中,注定优胜劣汰、强者生存,这其中没有丝毫的情面好讲、没有丝  毫的后门可走。

    ****,如一只孤鹰,在南中国的崇山峻岭间开始展翅翱翔。

    对于他的部下,****能慷慨陈词、激励士气,全非平日里的孤僻。对于  上级,他却惜言如金,从来不诉苦、不巴结,当然更不会讨价还价抑或溜须  拍马。所受的任务,虽艰险而不辞,往往只说一句:“我个人,担子重一些,  承受吧。”

    一句话,可看出****是何等的自信与骄傲。

    在****的统率下,红一军团军容严整、士气高昂、训练有素、行动迅速。

  在历次反围剿作战中,红一军团都担当关键之地、关键之役的主攻重任,是  ******最为倚重的一支王牌部队。

    “飞将军自重霄入”,这是******对于****由衷的赞叹。

    在第四次反围剿中,******大权旁落,红军由不谙军事的******、朱德  指挥。此时的****,已是一名智勇兼备的战术大师,是他当机立断,将周、  朱有关遭遇战的命令擅自改为伏击战。结果草台岗一战,****全歼国军一个  整师,开创了中共大兵团伏击战的先河。

    后人偏往周、朱脸上贴金,硬把此战说成是他们所指挥的,真是岂有此  理。若非****,他俩早已一败涂地。真好意思啊。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担当后卫,血战湘江,保证大  军突围而出,避免了全军覆没的悲剧。在长征路上,******东山再起,重掌  红军大权。****成为开路先锋,攻克遵义、佯击昆明、飞夺泸定桥、占领腊  子口,一路行军、一路报捷,直至抵达陕北。

    日寇侵华,国共和解。红军被改编成八路军,准备开赴抗日前线。****  出任115师师长。115师的老底子是红一军团,战力之强,远胜于贺龙的120   师和刘伯承的129师。

    面对新的战场,****踌躇满志。这一回,他的对手将是穷凶极恶的倭寇。

    当时,国军除在上海因凭借绝对优势兵力而顽抗了日军三个?*詹恢О堋 ⊥恕T谄渌鞯兀闶且淮ゼ蠢!⒁焕GЮ铮蕉妨χ土印⒄蕉肪瘛 ≈遥媸切呱肥廊恕?

    日军长驱直入,当真是如入无人之地。

    当时,中国人普遍悲观失望、意志消沉,简直把这些小日本看成了神魔  鬼怪,连以死一拼的勇气都荡然无存。

    而小日本则是气焰万丈,对中国人的蔑视之心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就在这中华民族最危险的关口,****出击了。

    ****的第一击,就落在了日军王牌部队——坂垣第五师团。

    在山西,在平型关,在险恶的山谷间,****运用他最拿手的伏击战,超  度着一千多名东瀛武士进了靖国神社。

    正值****30岁,“三十功名尘与土”,因为这一仗,****成了全中国家  喻户晓的抗日英雄。同时,这位有着一副浓眉大眼的年轻师长,也成了全国  少女心中的偶像。

    ****为全体中国人狠狠出了一口恶气,也给了狂妄的小日本当头一棒。

    实事求是地说,平型关一战,不过是个小小战役,歼敌也不过千余人。

  对于日军来说,损失并不严重,也没有丝毫削弱日军强劲的战斗力,更谈不  上扭转整个中日战局。

    但这是自抗战爆发以来,中国人打的第一个大胜仗。从这个意义上讲,  给予这一胜仗怎样的赞誉都不过份。

    原先畏敌如虎的中国人终于明白:日本人并非不可战胜,日本人不可怕,  他们也会失败,也会死亡。中国人是能够和日本人拼死一搏的。

    这对鼓起全民意志、激励全民士气,起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同时,这也是自甲午战争以来,中国人对日作战的第一场胜仗。也就是  说,经过了几十年的漫长岁月,受尽屈辱的中国人第一次打败了日本人。

    请大家记住,第一个打败日本人的中国人,是****。

    ****,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不朽的英雄,是我们全体中国人的骄傲。

    正当****准备再接再厉、大干一场的时候,中国抗战史上不幸的一幕发  生了:****被友军流弹误击,险些丧胆命。苍天如此无情,****不得不带着  一身病体,带着无尽遗憾,离开烽火连天的中国,远赴苏联疗伤。

    这一去就是三年。中华大地到处闪动着雪亮的东洋战刀,而****却已销  声匿迹。

    当彭德怀、刘伯承、粟裕、陈赓等大批将领在与日军殊死血战时,作为  中共第一战将的****却始终深隐幕后,仿佛局外人一般。这个曾因平型关一  战而名扬天下的骁将,如果从苏联回国后就重返抗日前线,一定能创造出更  多的辉煌。日本人恐怕还要吃几次伤忘惨重的败仗,对中国人的轻篾心理将  会收敛许多。

    可惜,****在那场关系到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抗日战争中仅仅如流星般  刹那间的光芒一闪,便无踪影可寻。

    这对于****、对于中国来说,不能不算是一大遗憾。对于武士道精神十  足的日军将领来说,也同样是遗憾的。毕竟,他们没能和中国最优秀的军事  家好好地较量一番。

    ****不出,为什么?    在战略大师******的眼里,小日本再猖狂、再凶悍也只是一时之患。尤  其是美国参战后,日本的败亡只是时间问题。中共真正的对手是******。在  日本失败后,国共必要争夺江山,那才是最后的决战。

    为了将来的那场关系到中共兴衰荣辱、生死存亡的大战,******不惜将  ****雪藏起来。一方面让他疗伤养病,养精蓄锐,另一方面让他为日后之战  早作准备。

    ****便开始了他的韬光养晦生涯。在平型关吃了苦头的日军忘了他,在  江西屡屡受挫的国军也忘了他,只有中共的******在期待着,只有****自己  在等待着。

    日本投降不久,国共分裂,战火重燃。

    国共内战 ,关键是东北。

    东北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日本人经营多年,交通线遍布全境,重工业  也很发达。加上毗邻苏联,中共若占东北,可以靠上一个强援。******若占  东北,可以切断中共对外联系,还可对中共进行南北夹击。真可谓:得东北  者得天下。

    为此,中共不惜一切代价,调兵谴将,组织2万干部、10万大军全力以  赴开向东北。其行动之速、效率之高,可见******对占领东北的决心有多大。

    ******属意东北久矣。

    东北如此重要,东北大局谁来主持?最受******信任和偏爱的****受命  于危难之既,出任东北主将。

    久离战场的****就如一头困于笼中的猛虎骤然间在世人面前啸起,其势  其威,谁与争锋?    面对全副美式机械化装备的国军,初战失利的****毫不气馁,作了认真  的反省。我想,在那些年的休养生涯中,天性爱动脑的****一定早就有意识  的在研究关于东北作战的方法了,并参考了他在苏联得到的有关苏德大战的  经验教训。所以,尽管他从未在雪地中打过仗,也很快地找到应付之策。

    经过休整,****迅速发起了反击。

    国军的噩运就此来临。一个师接着一个师被歼灭,一个城市接着一个城  市被攻克,除了失败还是失败。国军将领简直痛恨自己生不逢时。什么样的  对手不好碰,偏要遇上****?    杜聿明、卫立煌、陈诚、廖耀湘等国军名将用自己的一次次惨败来为林  彪谱写战无不胜的军事神话。

    在其他战区,国军还有攻有守,有胜有败。

    在西北,彭德怀苦苦地与胡宗南周旋。在华北,聂荣臻对实力相若的傅  作义无可奈何。在太原,徐向前也难以攻破阎锡山的防线。在大别山,刘伯  承被白崇禧围攻,处境窘迫。在华东,因名将粟裕指挥出色,三野屡挫强  敌,占据了一定上风。只有在东北,中共的仗打得最为痛快淋漓。****的攻  势一次比一次猛烈,疾如狂风、迅如雷霆。四野大军纵横驰骋、所向披靡。

  国军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每一次抵抗,只不过将必然的失败拖延一段  时间,毫无阻缓、遏制、扭转战局的希望。****牢牢地掌握着战略主动权。

    ****达到了他军事生涯的巅峰时期。

    一个陈明仁,只因在四平挡了一下****,立即名扬天下,各种赞誉纷至  沓来,甚至被夸成了“中兴名将”,仿佛袁崇焕复生、曾国藩再世一般。由  此亦可见国军在东北的惨状。

    决定国共命运的三大战役,****就指挥了两个。辽沈一战、平津一战,  共歼灭国军近百万,解放了东北和华北。尤其在辽沈之战中,****在两天内  解决了国军两支王牌部队:曾在抗战中威震缅甸的新一军和新六军。短短两  天,四十八个小时,十万大军齐解甲,创下了中共战史上空前绝后的战绩。

    那些在军事是并无多大作为,简直可算是平庸之辈的将帅能长期地享受  着赞美和荣誉。对于****,这样出色的战将、这样出色的战绩,却进行无端  指责 ,翻来复去批评他在军事上的失误,就因为他已身败名裂?    辽沈之战中,****不愿先攻锦州,以致一直广受批评。******决意先下  锦州,关门打狗,这是不错的。但****做为前敌主将,最了解实际情况。主  力南下,深入敌阵,很容易受国军东北、华北两面夹击,万一锦州不克,全  局被动。实际情况正是如此,四野突然袭锦,一面攻城,一面在塔山阻敌。

  塔山地形平缓,又处在国军舰炮的打击范围内,本来很不利防守。但四野战  力实在太强,国军倾尽全力也未能突破,最后全面崩溃。

    若按****方案,先打长春。长春告急,沈阳国军不能见死不救,必要来  增援,****就能施展他最拿手的“围城打援”,按四野雄厚实力,以逸待劳、  预设战场,必能将敌歼灭,并克长春。

    四野乘胜南下,再攻锦州。锦州之敌若闻风而逃,四野组织精干人马乘车猛追,至少能将该敌打得丧失战斗力。

    以上两方案,可说各有千秋。******冒险性大些,胜利也更大。****更为稳妥,不过胜利可能小些,但这立于不败之地,也符合****一贯的谨慎性格。按****的想法打,即便锦州的十万国军不能全歼,对全局也没什么大影响。

    如今一提起****,我们就会条件反射似地冒出诸如:反革命、野心家、卖国贼之类的字眼。****早以和奸恶小人划等号了。

    对于政治,我不想多说什么。当年,蒋介石杀了多少******人?中共恨将他恨之入骨,把他骂成“民贼独夫”。如今,他的形象却渐渐好起来,大有希望被誉成“爱国志士”、“民族英雄”。可对于****,又何以如此地怀恶?他曾为中共立了多大的功劳。他在打中南时,病得坐担架行军的。他难道比蒋介石更可恶?想象一下那个火红的年代。****统率着四野百万雄师,由北向南横扫了全中国。当真是横扫千军如卷席。从白山黑水到天涯海角,到处在传扬“林总”的美名。

    当三野攻金门失利,中共军队对海岛登陆战普遍心怀畏惧时,四野又创下了一项奇迹:乘坐木帆船,渡过琼州海峡,攻克海南岛。

    ****,这个中国最伟大的军事家,是中华民族的一块瑰宝啊,我们理应珍惜。不要再往他身上泼污水,文化大革命不是他发起的,也不是他操纵的,凭什么让他背黑锅,这太不公平。怎么说,他都是一代名将,一位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名将,他不应和一个女戏子并列在一起,长期地受人唾骂。

    当徳国人说起隆美尔时;当美国人说起巴顿时;当日本人说起山本五十六时;当以色列人说起沙龙时;我们总算能说:我们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