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部女同志电影挑战极限
路透社2002年8月14日文章:中国首部女同志电影挑战极限(作者:乔纳森·安斯费尔德/Jonathan Ansfield)
中国首部女同志电影的导演李玉在剧中某个男演员上场出演那幕相亲戏之前,并没有告诉他本剧的女主角,也就是与之演对手戏的女孩儿是同性恋者。李玉只是跟他说:“有一个女孩儿在等你,你们随便交流好了”。
当这位男演员在镜头前第一次惊闻女孩儿的性取向时,摄影机已经完整无误的将他的第一反应,也就是最真实、最直观的反应捕捉了下来。
这部名为《鱼和大象》,在中国叫做《今年夏天》,的电影在刚闭幕不久的柏林电影节上获得了“青年论坛”类别的“亚洲最佳电影特别奖”。
第一次独立执导电影的年轻女导演李玉表示:“拍摄这部电影的过程是一次探索社会大众对女同性恋者真实看法的珍贵实验。”
这部在北京的一个简陋的摄影棚中拍摄的16毫米电影讲的是两个女孩之间的爱情故事,中间既有一个背叛的主题,也有一个家庭的主题,间中还牵涉到一个女性犯罪的情节,探讨女性在社会中的状况和女性与女性之间的关系:电影的两位女主演在真实生活中也是一对情侣,她们在镜头前演自己的故事,倾洒在一个崇尚儒学理教、强调婚姻观念的社会中所遭遇的种种压力,同时出现的还有一心想将女儿嫁出门去的母亲,一个游手好闲,不无正业的父亲、一个谋杀罪名成立,正在逃亡的前任女友和一帮心急如焚的单身男人。
中国社会的同性恋问题原是“正常人”人人禁忌的“不可思议”,只到去年中国官方认可同性恋并不属于精神失常的“病患”,中国同性恋者的社会境遇才开始有所好转。
越来越多的同性恋者聚集在大城市的同性恋酒吧或俱乐部,讨论同性恋话题的言论公开出现在报章杂志和网络平台上,但是,普通大众对同性恋的认识程度仍然不高。
和众多中国独立电影制片人一样,李玉并不指望自己的电影能够获得在国内各线影院公映的许可。
《鱼和大象》在海外参加了70多个影展的角逐,在国内仅参加了一次。
为了真实再现中国社会的女同性恋亚文化,导演在选择演员和剧本的时候都“下了一番工夫”,具体的说,该剧的所有主要演员都不是职业演员,在开拍之前也没有经过任何排练,剧本的框架来自于主人翁自己的真实经历,影片中的主要片段都没有事先固定的剧本和台词,怎么演,说什么,往往依靠演员当时的临场发挥。
于是,当扮演相亲者的男演员听到女主角小君说自己“喜欢女孩儿”的时候,他脱口而出说:“那怎么行?”,语气充满了难以置信。
然后,这位男士带着一脸惊惧,无所适从地在脑海中搜索合适的字眼,最后,好不容易憋出一句没头没闹的话:“那,那么,你是什么血型?”
事后,又惊又怒的男演员找到导演,他说:“怎么能让我来参演一部女同性恋电影?”
不一样的声音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著名社会学者李银河曾经撰文指出全中国3%的女性和4%的男性有可能是同性恋者;西方学者则认为特定人口中的10%都有可能是同性恋。
与男同性恋相比,中国的女同性恋集体相对更加集中,她们大都拥有固定的恋人,而且一般不会向周围的人透露自己的性取向。她们比较喜欢在固定的互联网聊天室、私人沙龙或者酒吧里进行秘密联络,尽量避免引人瞩目。
导演李玉表示:“女同性恋者很少进入人们的视线范围。”
对此,北京电影学院的教授,男同性恋导演崔子恩(音)有同感:“人们很容易误认为身边压根儿就没有什么女同性恋者。”
与之不同的是,中国的男同志们在北京的每个行政辖区都有固定的聚集点,崔导演如是说。
《鱼和大象》的导演李玉原本是中央电视台的一名播音员,后来辞去工作当上了记录片制作人。在上海,她意外的遇到了一对女同性恋伴侣,也就是本片的两位女主角,一个是心直口快的超现实主义画家石头(音),一个是和丈夫不和的女裁缝姗仪(音),知道了两个人的故事之后,李玉萌生了拍摄一部女同性恋电影的念头。
两个女孩儿与人们想象中的同性恋者并不太相象,她们是人们每天都能在街头碰见的那种女孩儿。在剧中,石头扮演的小君是一名动物园管理员,姗仪则扮演小君的前女友小林。
首次出演电影的姗仪表示她曾经拒绝过扮演其他类似的电影角色,而《鱼和大象》和过去的那些电影不同,它是一部真实传递中国女同性恋者心声的传媒载体。
“我们无法讲述自己的故事,无法倾吐自己的感受。在我们周围有许多实际上是同性恋者但却不自知的人,”姗仪表示:“他们整日生活在困扰之中。”
挑战极限
《鱼和大象》耗资6万美元,其中包含许多非常大胆的情爱镜头。仅仅在五年之前,在中国电影圈内拍摄这样的电影简直无法可想。但在《鱼和大象》的拍摄过程中,许多电影界人士都对该片的摄制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2001年4月,中国精神病研究协会正式宣布同性恋不属于精神病范畴,从那以后,中国的同性恋权益支持者便开始不探求中国同性恋者的社会自由。
1996年,当地下电影制作人张元拍摄中国第一部公认的同性恋电影《东宫西宫》时,中国警察还有权以扰乱社会治安为由逮捕同性恋者。
随着同性恋这一概念的逐渐清晰,一批反映同性恋生活的影片应运而生。但是,几乎所有的同性恋电影制作人都仅仅满足于将影片拍摄出来,送到国外展出了事,很少有人愿意冒险将自己的作品送到政府电影播映审核机构接受公映审查,所以,并没有人掌握中国同性恋题材电影的确切数量。
中国网2002/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