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由 openunix 发布 我猜是IBM负责TP系列的日本设计所搞出来的 日本市场型号。 CPU是486的节能型133 200多M硬盘 OS/2是在CMU研发的Mach OS 3微内核类UNIX的基础上开发的操作系统。他输给windows是历史的必然。因为80286根本无法提供像Mach这样的微内核系统运行所需的足够的速度,也无法提供这种微内核系统所要求的分页和快速进程切换。只有386能够完成这些,但IBM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愿意使用386。 更重要的是Mach系统的微内核特性要求全面的进程保护和系统调用服务化,这对于需要向核心态传送大量数据的图形应用是非常低效的,因而OS/2开始的时候仍然是字符的,这导致它很难在家用/商用领域成功。而在服务器端,Mach内核决不是传统UNIX内核的对手。 在操作系统实验室混,书看多了产生的观点。因而我不同意那些杂志上对OS/2的吹捧,自己瞎说,大家别贬我 |
说得对呀,当时Intel向蓝色巨人推销当时最先进的超强的个人电脑心脏Intel 80386,这是一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CPU,是一款32位的处理器,但是当时IBM生产的小型机也不过是32位的,他怕采用intel 80386处理器的个人电脑会影响到IBM高端的小型机市场,IBM说我们不要386,我们只要更快一点的80286。当时Intel销售部的人的回答可谓经典“想要更快一点的286,386就是最快的286”,IBM错过了386,这个时候另一家PC生产商却抢先推出了基于80386,这也是当初兼容IBM PC的厂家第一次在机型上领先于IBM,这家就是Compaq.
嘿嘿嘿,领先又怎么样,IBM多牛呀,IBM万岁
最初的OS/2就是字符界面的图形效果,到了warp才是真正的图形界面,当时微软的Windows一再地跳票,IBM抢先发表了一款号称图形界面的操作系统Topview,结果用户很快就发现了真相,它还是基于字符界面的,大家想一想以前的那种PCTOOLS就知道,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做法很快被用户识破,所以IBM苦心推出OS/2。
不管怎么说,IBM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永远都不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