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阶段 8位机时代(1987年-1991年)
我国电子游戏的第2个高潮是从家用机的引入开始的。
在自己家里玩电子游戏是那时几乎所有玩家的想法,而出发点现在看来未免有些过于天真:在家里把功夫练好了,去机厅展示就很有面子,而且在家里想玩就玩,不用排队也不用看老板的脸色。
在80年代中后期,市面上开始出现“雅达利”4位机,利用卡带作ROM载体,接在电视机上玩,画面实在不敢恭维,玩惯街机的玩家都不会有兴趣。极少数量的“雅达利”4位机出现在少年宫活动室这类投资小的地方,代替街机起着娱乐作用,不管如何总算也吸引了许多孩子。
那个时候也出现了掌上液晶游戏机,当然绝对无法跟今天的GAMEBOY相比,它是将某个简单的程序固化在里面,所有的物体、运动轨迹都画在屏幕上,依靠液晶在不同位置的显示造成运动效果,游戏内容有坦克过桥、赛车之类。在当时没有家用机的情况下,能节衣缩食买上这么一个掌上机随身玩,已经是很令人兴奋的事情了。
其实在日本,任天堂8位机已于1983年推出,可是在我国出现,却一直足足等到4年以后。
1987年,我刚从中学毕业进入大学。夏秋之交,我去温州,看见沿街一排店面大都挂上了“游戏机房”的招牌。进去一看,方才发现这跟我所熟悉的街机房截然不同:并无一台街机,却是用普通电视机做显示器,接驳一台游戏机而已。我原本已见过雅达利4位机接驳电视的效果,所以对此并不感冒,正欲退出寻找街机房,却被电视屏幕上的画面吸引住了。
但见画面上正是一片热带丛林景象,地堡密布,伏兵四起,一个典型美国特种战士打扮、肌肉发达的家伙正穿过枪林弹雨突破敌人防线。但见他一梭子机枪撂倒了几个敌兵,又换上散弹枪轰开暗堡,片刻手中武器又换作激光,一阵狂扫……说实话,当时我觉得这画面并不逊于我曾见过的街机,某种程度上甚至还要超出,更加上我当时看史泰龙的《兰博》入迷,顿时便被这熟悉的场景深深打动。于是我忙不迭地去看那电视机旁的机器,思忖着究竟是何等游戏机有如此神力,能造成如此绝佳的效果!
仔细一看,这居然是一台看上去貌不惊人的机器,体积极小,红白二色的外壳出人意料地简单,卡槽里插着一盒卡带,正是日后掀起万丈波涛的《魂斗罗》!再仔细看看手柄,对用惯摇杆的我来说也显得过于小巧,左边一个十字键,右边则是二个功能键。我第一次知道这种游戏机叫“任天堂”,当时还没有想到这个伟大的软件公司今后会给我带来何等影响,但这台微小而简洁的游戏机已经留给我极深的印象。这正是我原先在心目中幻想多时的那种“搬回家去的游戏机”。
只是当时这台游戏机售价1000元,堪称天价!
数月后,任天堂8位机开始在上海出现,价格依然不菲。也许正因为如此,最初买机器的人很少是为自己玩,更多的作为开游戏房的投资。很快,上海街头也出现了许多私营游戏机房,同样也不是用街机,而是用任天堂8位机接驳电视机,而店堂通常就是老板自己的家,所以经常可以看到前边孩子在打机,后边老板娘在捡菜,一派其乐融融充满人情味的画面。而计费方式自然也不能像街机那样投币计次,变成了按钟点算的计时制。当时大约是包一小时5元左右,对于不少菜鸟来说,倘若街机投币恐怕一小时还不止这个数,故而玩计时制颇觉上算,加之游戏种类又多,换卡容易,于是趋之若鹜,一时间这类“家庭作坊式”游戏房爆棚。
那时,叶伟经常拖我一起去顺昌路的一家游戏房玩,不久便跟那个干瘦微秃的老板混得很熟。握惯街机摇杆的我对手柄极不适应,当时我在街机厅也算是功力高深一类了,不料在8位机上玩《魂斗罗》、《革命战士》这类激烈的动作、射击游戏居然就像傻瓜一样,频频失误。不过家用机经常有诸如“调30条命”、“无限连版”之类的秘技,倒使我颇感惊喜,要知道当年在街机厅为多奖励一条命要费多大功夫啊!
不久之后,我便对手柄渐渐适应,同时在接触了越来越多的游戏之后,更深感家用机的优秀,买机回家的愿望更加强烈。
期间市面上出现大量组装游戏机,有“天马”、“胜天”、“小天才”多种品牌,价格亦各有不同,我跟叶伟经常光顾各处游戏机柜台,仔细比较各种品牌的价格及性能。
1989年初,市面上家用机最便宜的价格已跌至200元左右。只是当时大学生之囊中羞涩绝非现在的人可以想象,我又不愿用父母的钱去买游戏机,偏巧那时老师布置了“献血”这一光荣任务,我又偏偏被选中。献血有钱可得,总算解决了买机问题。献血得钱当日,我便赶往商店抱回了那台垂涎多日的“天马”红白机。“天马”虽非名牌,机后却有50-60Hz转换开关,在当时属于“通卡率”极高的一种。(多年以后才知道,都是N制改PAL制惹的祸,造成部分卡带不能正常工作,而“天马”设置的这个开关正解决了这个问题)我终于拥有了第一台家用机,从此正式加入家用机玩家一族。
还是出于“双截龙”情结,我买回的第一张卡正是《双截龙》。起初我是以街机移植的眼光来看这个游戏,觉得画面较差,感觉也有些古怪,颇有些失望,可是上手之后,便被它独特的系统、玩法以及版面设计所吸引。原以为凭我熟玩街机《双截龙》的功夫,当即便可爆机,谁知一玩之下全不是那么回事,展现在我面前的,可以说是一个全新而难度颇高的游戏。它独有武功升级系统,随着分数增加,主角招数会越来越多,甚至超过街机,同时原创版面也大大增加,增加了各种机关,不时给人出乎意料的惊喜。这些都是超越街机版的要素。我也由此第一次领悟到家用机的特点:画面虽无法同街机相比,却有许多超越街机的可以让人反复咀嚼的趣味性。
这个游戏一共只有三条命,没有连版(接关),途中不得加血,也就是说倘若三条命用完便只能退回开头。以今天的眼光看,这种设定未免过于苛刻,可在当时,它却更激起了我的挑战欲。游戏上手就很难停下,当晚一个通宵苦战,我将其通关,历尽千难万险终于见到结尾画面,真让人感动得欲哭。从此我每天操练,在多姿多彩的动作中寻找到无穷乐趣。
不久之后,另一部动作游戏《忍着龙剑传》又给了我巨大震撼。那如同电影一般的过场动画,那“一剑封喉”的爽快手感,那极具挑战的达人难度,堪称动作游戏之经典。多年以后,再看那段脍炙人口的“山顶眺望”场面,依旧能感受到它磅礴的大气和无与伦比的迫力。
在接触了大量的8位机游戏之后,我才渐渐明白,原来家用机游戏并不像我原先玩的街机那样只有动作、射击、赛车等“武”类型类型,更有许多被称为“角色扮演”、“战略模拟”的“文”类型。那时我第一次看到有玩友为了玩《月风魔传》苦心钻研迷宫,画下所有地图;第一次看到有玩友为玩《英雄列传》而苦学日语,记住所有指令……这些在打惯街机的我看来是多么不可思议,但同时也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涌上心头。我开始明白,游戏给人带来的趣味除了火爆刺激,更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文化内涵。
很快,8位机开始普及,令无数人为之疯狂,买8位机也不再是老板专利,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购买8位机而加入了“电玩族”。经常可以听到某人通宵达旦“打坦克”、“采蘑菇”的“事迹”,也经常看到有人手指上都磨出了茧。当时市面上游戏种类繁多,每月都有新游戏上市,令人有玩不胜玩的感觉。《魂斗罗》、《绿色兵团》、《科拿米世界》、《燃烧战车》、《恶魔城》、《沙罗曼蛇》、《革命战士》、《迅雷行动》、《忍者龙剑传》、《双截龙》……一系列经典游戏出现在玩家面前。玩家们也渐渐明白,原来游戏软件公司并不是只有“任天堂”一家,他们在游戏中记住了这些名字:KONAMI,NAMCO,SNK,TECMO,TECHNOS,DATAEAST……有意思的是,SEGA这个日后如雷贯耳的名字,当时却很少有人知道。尽管当时确有极少量的SEGA MASTER SYSTEM(世嘉8位机)流通于市面,但所见者极少。
有了较为稳定的玩家圈子,就必然要有游戏辅导材料。当然这个时候还根本没有“攻略”的概念,也没有什么人看过港台或日本的游戏机杂志,不少出版社完全是凭着感觉和经验来撰写书稿。虽然那些书籍今天看来显得简漏粗疏甚至错误百出,但在当时无异于石破天惊的里程碑之举。上海教育出版社编纂的《电子游戏入门》,可以说是引导我日后成为游戏批评家的一部关键书。
在这批电玩狂人分子中,像我这样从街机族转入的人占了绝大多数,这些人在潜意识中依然向往街机游戏的火爆刺激风格,日后很自然地被风格硬朗的世嘉游戏吸引,成为忠实的世嘉铁杆。这是后话。
FC一时风靡,引得一些孩子无心读书,于是风波又起,很快便发展成为第2次对电子游戏的围剿。这场批判运动依旧是家长、老师、教育界人士等出来打头阵,用几个被游戏“吞噬了心灵”的孩子做反面教材,从“玩物丧志”上纲上线到了“精神鸦片”。有意思的是,也许是因为“魂斗罗”这个游戏太过有名又容易上口,所以在批判中几乎都将“魂斗罗”当作了游戏的代名词,尽管绝大多数批评者连“魂斗罗”跟“游戏机”是什么关系都没搞清。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魂斗罗”简直就成了洪水猛兽,令很多道貌岸然的人士闻风色变。国内主流媒体对游戏无知尚不可怕,可怕的是十年如一日继续着这种狂妄的无知。十余年后,当一家正规媒体将“小岛秀夫”说成是“跳舞机创始人”的时候,我已经没有任何惊奇的感觉,只是苦笑轻叹一声无奈。
不过国人确实是有智慧的,不少厂家便从这次对游戏的围剿中觅得了商机。他们顺势推出“学习机”,虽然仅仅是由原先的8位机简单改装,几乎没有什么实用的电脑功能,却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一时间,正规媒体纷纷鼓噪:这是开发儿童智力的正道;一时间,家长纷纷倾囊:学习机是用来提高学习成绩的,踊跃购买。当然,他们或许忽略了孩子们买了学习机依旧用来玩游戏的现状。我国有许多可爱的家长,同样的一件东西,当他们认为看不到功利的时候就斥之为“精神鸦片”,当这东西改头换面用“功利”包装后,他们又将它奉若神明。令人笑不出来的是,这种观念也同样延续到十年之后,那时电脑已经普及,由于“电脑游戏”带了一个“电脑”的帽子,就被主流媒体当作高人一等的贵族。
第2次围剿大约以部分孩子搞了个“告别游戏机”的仪式收场。在世界的另一个角落,海湾战争爆发,人们确有更多的事情要关注。玩家群落并未因这场批判而缩减,相反是日益壮大了。
8位机时代是游戏史上一个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年代,也是铸就了一代高手的年代。但是这个时代,玩家依旧没有地位,玩游戏依然被当作一件“不登大雅之堂”之事。
进入90年代初,在8位机如日中天的时候,街机上也是佳作迭出,街机房人气旺盛,大量过关动作游戏如《战斧》、《快打旋风》、《名将》等掀起了新一轮狂潮。很多像我这样迷恋街机的人,开始对8位机的机能不再满足。就在这时,世嘉16位机MEGA DRIVE出现了,它令街机迷们兴奋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