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3企业倒闭真相
据媒体之前披露,早在去年,针对当时MP3市场激烈的竞争局势,不少有远见的中小MP3厂家就已在思考退路。
当时一家深圳MP3代工厂的负责人向媒体分析,他们有三条路:一条是继续加大MP3业务的投入,在做代工的同时逐渐建立自有品牌,尽量避开国内竞争激烈的市场,转攻国外的非洲、东南亚、中亚等地;二是重点研发MP3的后续产品MP4,尽快抢占MP4市场;三是回到电子厂的传统业务——代工或者建立自有品牌的键盘、机箱、鼠标等外设业务。
然而,记者就上述问题与杨紫云进行探讨时,杨听了哈哈大笑,说“除了第一条有不少工厂确实转攻非洲、东南亚以及中亚等地区市场之外,绝大部分MP3企业近期都是在不停地宣布倒闭,然后重新注册再捞一把,实在不行了就赶紧转型做MP4。”
优百特总裁惠清对此事也颇为认可。惠清认为,确实有不少MP3工厂存在上述现象,但因为MP3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MP4市场又没有起来,有小部分MP3工厂老板不愿意再熬下去了,干脆把工厂变卖了事。
“在广州、深圳、东莞等地,真正洗手不干的MP3工厂大概也就那么二三十家左右,远没有你们媒体报道的三五百家那么多。”一位深谙“MP3企业集体倒闭”内幕的MP3从业者陈先生告诉记者。
陈先生告诉记者,从MP3的制造商群体分析来看,目前的MP3工厂要么是以前做call机(俗称BB机或者传呼机)出身的厂家,要么就是以前做DVD出身的厂家,或者干脆以前就是小打小闹的作坊,现在进来MP3分一杯羹的电子厂家——所谓鱼有鱼路,虾有虾路,只要有销售门路,就可以开始加工MP3。”
陈先生更进一步地向记者透露,其实在这上千家MP3企业里面,真正能做好MP3这种小东西的,就是以前做call机的厂家。
陈先生告诉记者,DVD厂家虽然也很擅长大规模生产,但是他们更擅长SMD和打螺丝,对于MP3这种非常讲究后焊水平和后端装配的水平的产品,恰恰是call机厂家的强项!!
“那些小打小闹的制造商可以说,他们根本不具备品质控制的经验,所以绝大部分的都是滥制品,拼价格!!返修比例超过50%!!”陈先生越说越激动。
为什么市场上会出现越来越多的返修机呢?难道真的都如之前的媒体所披露那般,“主要是一些小型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往往采用落后的、功耗大、失真度高的闪存芯片,劣质的屏幕、线路板,粗糙的手工焊接以及音质较差的耳机”生产出的MP3产品?
原来曾在摩托罗拉BB机厂做技术出身的陈先生告诉记者,那确实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大多数MP3制造企业基本上属于作坊式生产,企业员工都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就匆匆上岗,再加上操作上的不当,最后一道质量监控程序的形同虚设,很容易引起产品在技术上把控不好。
陈先生称,从技术层面,问题主要出现在如下几点:
1、软件烧制出错——这类问题一般在销售厂家的网站都可以在线升级解决,即少部分需要拿回原厂刷Falsh!!(是重新写主控IC里面的FLASH)
2、机械结构问题——一般都是按键不灵等等(进口原件和国产器件价格差异很大)。
3、电路板问题——(这里面容易坏掉的器件包括LDO电源IC、电容)一般来说质量比较可靠的是Torrix的电源IC,和AVX的旦电容,但是市场上假货充斥!!同类替代品的性能还是有不少的差别!我们碰到过换成其他品牌的电源IC后,竟然导致一段时间后击穿了下端的一颗IC!!
4、LED屏不显示——这跟后焊水平有相当关系,基本上没有原材料质量问题。
5、充电保护——atj2085 MP3设计的电池充电保护电路非常简单,几乎就是一个二极管搭建的电路,基本上起不到保护作用,滇池上那个保护电路也被电池制造商省得几乎没什么用!这样的结果是当用户把MP3充10各小时以上的时候(一晚上),电池老化非常快,基本上3个月就废掉!这又刚好在厂家承诺的品保期内——结果是厂家和经销商出运费,电池厂家出一个新电池!
针对不少媒体所披露的MP3企业因售后服务难以掌控而导致改换门庭甚至真正倒闭的问题,陈先生承认,确实存在类似的情况。
陈先生告诉记者,大多数MP3生产厂家都是承诺1年包换,3年保修的。
“基于上面的返修分析,厂家维修MP3基本上还是不花什么成本的,主要花人力和来回的运费!!而国内的运费一般都是10块钱,现在的MP3毛利被做到了10——20块,如果厂家的品质控制能力不足,就会大量返工和翻修!!最后赚不到什么钱,甚至亏钱!!”
陈先生好心提醒记者,“买MP3的时候就要注意一个问题,小厂的最好不要买,最好买那些以前做call机的厂家的货,他们的成熟机型基本上可以做到98%的良品,根本不需要翻修,最好不要买充电的那种MP3,买干电池的那种比较好!你可以买个可充干电池,因为可充干电池的普遍质量比锂电好得多!”
至于MP3企业倒闭的真正情况,陈先生告诉记者,不外乎下面几种情况:
1、Flash快速跌价——富光辉就是典型的例子,他们的几个老客户下了几十k(几万台)的1g08的单子,由于是老客户,没有收定金,结果正好当时1g08的Flash每天20块地跌,一个礼拜下来,客户不提货了!!马上造成资金周转不灵!
2、自己生产不顺,造成出不了货,出货又被退货。几个来回下来,赚钱的单子搞成赔钱,这些游资发现原来MP3不好玩,马上撤退,干别的了!大量DVD厂家在发现自己根本不适合生产MP3后,迅速退出MP3行业。
3、绝大部分厂家是假倒——主要是不想承担翻修费用!!换个公司名字接着干!深圳的某大厂就是被沃尔玛退货后直接换名字,然后对外称股东跑了一个,就不管小客户的售后了。这类倒闭大约占倒闭的70%以上,实际上并没有退出MP3行业!
对MP3怀有深厚感情的陈先生对目前充斥于各大媒体的“MP3寒冬论”感觉非常不能理解:“MP3是个有生命力的产品,当然,他也许会被手机等产品集成而受到市场挤压,但是现在大家看到,纯粹的收音机还是很多人在买啊!!只不过价格低了,没以前那么好赚了,质量也比以前好的多了!真正退出市场的是那些社会投机资金和根本不具备在这个行业生存的能力的厂家……这就是叫洗牌而不是寒冬!”
而当记者与优百特总裁惠清深入探讨MP3企业集体倒闭这一案例时,惠清首先肯定“确实有一些企业已经放弃了原有的MP3业务”,“人算不如天算,实际上目前国外的MP3市场,竞争同样激烈,不少厂商打出去后很快又退回来;而MP4,一年后市场依然不温不火,消费者接受程度相当有限,同时功能越来越强大的手机早已经在蚕食这块市场,MP4代工也难有乐观。”
对于部分MP3企业倒闭的现象,惠清告诉记者,有几个主要原因不可忽视,其一是MP3市场“公模”现象泛滥,同质化制造加速工厂洗牌。“公模”现象泛滥是当今MP3市场的一大特色。所谓公模是指几十个小品牌共用共用一套或几套模具,最后生产出一模一样的产品,只不过这些产品被分别贴上了几十个品牌标签而已。据行内人士透露,开一个MP3模具,需要6万-10万元,一些工厂为了节约成本,往往使用免费或者廉价的“公模”。这种同质化加工的直接后果是,实力弱小的工厂便惨遭淘汰。其二是受闪存市场涨价影响,因为闪存的价格上涨,MP3的价格却一路走低,再加上五六月份这个照常的“淡季”而缺少订单,使一些没有自有品牌又无渠道的中小工厂难以为继。其三是媒体报道最多的返修率居高不下这一题,返修率愈高,制造成本愈大。更为致命的是,返修率问题难以解决,一些代工厂便难以接到代工的品牌,由此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最终难以支撑下去。其四是投机心理加速工厂退出。2002—2003年,是华南MP3工厂成长最为迅猛的一年,其间不少工厂老板抱着捞一把走人的投机心理纷纷赶上这趟制造列车。如今市场不景气,那些投机老板立马抽身走人